第一百八十四章 施暴者與受虐者(2 / 2)

如果說安橋最喜歡的人是誰,那一定是向明,可是她也曾經因為保全自己而傷害過他。

如果問向明喜歡的人是誰,其實也是安橋,因為在童年遭受那段痛不欲生的時光之前,安橋是他所有單純美好生活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那之後,他的人生開始漸漸扭曲變形,變得自暴自棄,就連身體也本能地開始發生了變化。

他雖然恨安橋的父親,但是更加恨的卻是那個明知危險,卻還是瞞過他的安橋。

在劇本裏麵,其實有一個完全承襲了施暴者和受虐者逆轉的劇情,安橋上了年紀的父親在閣樓上靜養,而向明作為家裏的男主人上去“探望”了這個曾經害了自己的父親。

這裏沒有寫兩個人具體談了什麼,不過隻是交代了向明擦了擦手下樓,然後把擦了手的手帕厭惡地扔在垃圾桶裏,對著下人說老爺因為情緒激動而死了。

等到安橋回來後,聽到自己父親的死訊之後,卻沒有所謂的情緒激動或者歇斯底裏,她從一開始就知道殺害父親的人是誰,卻還是像小時候那樣選擇不聞不問,十足諷刺又顯得這個人物有些悲劇色彩。

所以我想安橋的一生,大概是壓抑和糾結的,她想要的並不是翻雲覆雨的權勢,也不是紙醉金迷的金錢,她想要的不過是一場看似平淡純潔的愛情而已,可是正如電影的題目一般,這不過是一場虛妄的追求而已,永遠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要說這個劇本的精妙之處,就是在劇中出現的所有人物,其實他們的追求都很簡單,卻因為種種原因使自己原本唾手可得的追求變成了虛妄的執著,因此才會起名《虛妄之城》。

另一個讓我對劇本感興趣的地方,在於王導這次的選材的確是夠大膽夠突破,其中最大膽的大概就是對同性戀者的探討吧。

在一百多年前,那時的同性戀者被認定為是一種疾病,違反了生物進化的法則,因此當時的醫生認為隻要加以治療就可以糾正過來。

但事實證明更多的同性戀者似乎生來對於同性就比異性更加感興趣一些,因此慢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也普遍開始接受不同的性向,甚至認為同性戀者也是一種天生的性取向,應該得到尊重。

但是誰能想到在今天,王導竟然又在電影裏麵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那就是關於性取向這裏,並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性向的引導,既存在先天的成分,但是後天的精神刺激似乎也能起到影響。

因此剛拿到劇本,我就確定,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