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生物經過數十萬年的衍變,形成了適應環境的能力,其進化而來的居住結構往往令人類歎為觀止:蜂巢輕巧而牢固,蜘網精細而柔韌,鳥巢簡單而功能齊全,水獺窩則秘密而安全……
大自然永遠是人類的老師,生物的奇妙構造給建築設計無限的遐想和啟迪。於是,仿生建築誕生了。
仿生建築是建築設計師模仿自然生物的形態、構造而新創的一種新型建築,這些建築從外形到結構、功能都與某些生物有相似之處。
建築師模仿王蓮的葉脈結構,在跨度約100米的屋頂縱肋之間,設計了波紋形的橫隔,形如網狀,使建築物大廳頂麵結構牢度大大加強。
英國曾試製成功了一種蜂窩牆壁,中間填充著樹脂和硬化劑合成的六角形泡沫狀物質。這種牆壁不但大大減輕了整個建築的重量,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使住宅變得冬暖夏涼。
建築學家還從輕巧省料、牢固完全的觀點出發,建造出一大批薄殼建築。薄殼建築常見於一些大跨度的體育館、展覽廳,根據精確計算和精心施工而成的薄殼屋頂,厚度雖然僅數厘米,卻能承受風吹雨打,這都得歸功於蛋殼的奇妙特性所給予的啟迪。
蜘蛛網精妙絕倫的懸索結構引起了建築師的高度興趣。他們模仿蜘蛛網建造出大跨度橋梁和大跨度屋頂,利用建築的幾何形狀和力學特性使得這些建築輕巧而精美。
人們還根據洞穴建造出窯洞,模仿蛙囊造出充氣建築,蛛網演化出懸索大橋,蜂巢變化成網狀鋼梁……這是大自然給人的奇思妙想,而這些奇思妙想便是許多仿生建築的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