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智能大廈(1 / 1)

“智能大廈”,在美國稱為“聰明大樓”或“頭腦大樓”,亦有人譯為“智慧型大樓”。它是在情報通訊係統高度智能化的基礎上,確保傳遞情報迅速、安全、可靠,室內環境舒適,節能的新型建築物。

1981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廈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誕生了,這就是名為“城市廣場”的38層商業辦公大廈。

在美國,智能大廈是在過剩的辦公大樓和繁榮的商品房市場中,為人們開展經貿活動的需要而興建的。從使用的第二天開始,人們就享受到了那裏“智慧而方便”的各種服務,這種服務主要是指情報通訊和辦公自動化方麵的各種服務。例如,利用程控交換網的高功能通訊服務;為顧客提供從多個市外電話局中,自動選擇最佳線路的功能;由多個數據庫提供的科技情報服務等等。

那麼,智能大廈是怎麼產生的呢?信息與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是促進智能大廈產生的主要原因。70年代中期,世界性的能源危機之後,美國紛紛追求辦公室的工作高效率。由於智能大廈使用了高效率的通訊設備,因此使辦公效率大大提高。智能大廈實際是辦公室自動化的產物。此外,建築業本身的競爭以及建築結構和形式的不斷翻新,也是促成智能大廈產生的原因之一。

智能大廈具有以下特點和功能:

情報通訊功能:除電話、電報等傳統通訊工具以外,還有數據交換機及增值通訊網絡,利用數字顯示的程控交換網和衛星通訊係統等現代化的高級通訊功能。

建築自動化功能:有對空調、電梯、照明、防盜、防水、電力等設備的自動管理功能,節能係統的自動化控製功能。

具有辦公高效自動化的功能,它通過高度信息化通訊設備和計算機實現辦公的高效率,業務管理的高質量。

環境舒適,具有方便的工作空間。

我國的第一座智能大廈,已於1995年在上海淮海路建成。這是一座28層的大樓,由上海九海實業公司投資興建並經營。它集商場、餐飲、娛樂、信息服務和辦公為一體,具有公用數據、衛星通信、電報電話、商場管理、辦公自動化、設備及運行等13大類由計算機管理的功能。用戶不出大廈,就能得到國內外的所有信息,如股票、外彙、人才、圖書資料、飛機火車訂票等信息。

通信網絡是這座智能大廈的中樞神經。它不僅保證大廈內的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而且還與國內外的通信網互聯,與國內外互通信息、查詢資料、發電子郵件等等,共享信息資源。

這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智能大廈的竣工開業,為我國今後建設更多的智能大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