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未來的學習工具將是什麼樣子(2 / 2)

未來,在教師請假或缺少教師時,電子黑板可以充當通訊員,“傳遞”老師的講課,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電子黑板外貌與普通黑板相當,但它是用特殊的壓敏材料製成的。當老師用粉筆在電子黑板上書寫教學內容時,黑板除了向課堂上的學生顯示字跡外,同時能將粉筆的筆跡轉換成電信號,然後通過電話線傳送出去。所以人們也叫它“壓敏電子黑板”。

借助電子黑板,一個老師可以同時給幾個班的學生講課,甚至另外學校的學生也可以聽到這位老師的講課。電子黑板可以將主講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粉筆筆跡,通過圖像收發機轉變成數字符號,再送到其他教室或另一所學校的電視屏幕上。老師的聲音則可以通過機內的話筒,由電話機傳遞過去。如果是閉路電視,還可以顯示老師的身影。這樣一來,如果有老師缺席,就不用擔心無人上課了。

電子黑板還有其他的優點。人們可以在遙控站接收黑板“傳遞”過來的數字符號,轉換成圖像,作為教學交流或評定教學效果用。另外,還可以在接收端接上一台拷貝機,把電視屏幕上的圖像和話筒裏的聲音複錄下來,作為學生複習和家長家庭輔導使用。

會說話的聲像書刊

不久的將來,一種繪聲繪色的圖書和報刊將會普及,人們稱它為聲像書刊或電子書刊。

聲像書刊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存貯信息的裝置,通常是磁盤或光盤,它存貯有書刊的全部文字、插圖和聲音等信息,內容非常多,而體積很小;二是比普通雜誌還小的電子閱讀器,它操縱、顯示和傳播文字圖像和聲音。電子閱讀器的前端,有一個書頁大小的平麵屏幕,它的後麵有照明,屏幕左右有喇叭,下端有按鍵,按下不同的鍵,可以挑選書刊的內容,並在閱讀器上顯示和朗讀出來。

聲像書刊內容多少取決於光盤的容量。一張碟子大小的光盤,可存貯十年的《人民日報》內容。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聲像書刊可存貯一部大百科全書的文字圖像和聲音,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更換記錄的卡片或盤片來換書刊的內容。另外還有一種可能,人們隻要在書刊上附加一隻合適的裝置,就可以與遠處的朋友聯係,借閱電子書刊,在你的閱讀器上收聽或閱讀。

1984年初,美國一家出版公司研製出第一部會說話的《美國社會科學百科全書》,讀者讀有關貝多芬生平介紹時,能聽到他的交響樂;看著馬丁·路德·金的照片,能聽到他的慷慨演說。這種電子書刊也為盲人讀者提供便利,隻要熟悉閱讀器上的按鍵,就能欣賞一本他所看不見的書刊的精彩內容。

聲像書刊具有比印刷書刊更準確、更形象、更深刻地傳播知識的特點,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印刷書刊。因為它不能像印刷書刊那樣隨身攜帶,也不可能帶到火車、汽車上觀看,而且,長久地閱讀熒光屏上的文字圖像,也會使人感到吃力。

衣兜裏的圖書館

將來的一天,北京圖書館收藏的全部圖書資料都可以記錄到一塊1厘米見方的膠片上。這樣,你可以將世界上幾個最大的“圖書館”放在衣袋裏帶來帶去。

裝有偌大圖書館的膠片,是全息膠片。全息膠片是通過一種新穎的全息攝影技術拍攝的。它通過一套特殊的裝置,用激光束把一頁135膠片大小的資料內容聚焦成一點,通過光的幹涉拍攝到全息膠片上。因此,在拍攝好的幹版上微小的一個光斑,就包含一頁16開大小的資料。這份資料可以顯示1500個漢字。我國目前研製的全息大容量存貯器,每個光斑的直徑為1毫米,一張書頁大小的幹版可記錄16萬多個光斑,相當於存貯有300頁的圖書100多冊,實現了圖書資料的縮微。

這種縮微的圖書閱讀起來也十分簡單。隻要用一束與貯存時相同的激光,準確地射向要顯示的某一麵資料的光斑上,由全息圖點衍射出來的光波,便能準確地在毛玻璃做的光屏上重現出資料內容。如果需要縮小或放大畫麵,隻要移動毛玻璃的前後距離就能達到。

實際使用中,有一種電子閱讀器,它插有多塊全息幹版,收藏的資料多達數百萬頁。閱讀時,隻要按下顯示屏下方的索引地址按鍵,集成控製電路就能很快地選取某一幹版,取出要查找的光斑,供你翻閱。如果需要詳盡地了解某篇論文或一本書的內容,可以按下控製鈕,複製裝置便會把所顯示的一頁複印下來。

將來,這個微型“圖書館”會做得比鈕扣還小,可以把它裝在微型計算機裏供隨身攜帶,或者組成計算機圖書網絡。人們隻要隨身帶一隻終端裝置,就可以閱讀到網絡上任何一個圖書館的資料,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