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槍及其種類
一般來說,運動槍主要用於射擊運動、射擊競賽和狩獵中,主要包括運動手槍和運動步槍,屬於民用槍械。目前,隨著科學技術和體育運動的不斷發展,運動槍和其它槍械一樣,也得到了不斷地更新和發展。
通常,運動槍又名競賽槍。目前,現代運動槍按結構性能可分為滑膛槍和線膛槍、單發槍和帶彈倉的槍、非自動槍和自動槍;此外,按使用要求可分為比賽槍和教練槍;按槍管的長短又可分為長槍管(步槍)和短槍管(手槍)。一般來講,前者有大、小口徑自選步槍、小口徑標準步槍、射擊專用槍、氣步槍及雙管獵槍;後者有轉輪手槍、小口徑速射手槍、慢射手槍、標準手槍和氣手槍等。通常,大口徑一般大於7.62毫米,小口徑小於5.6毫米。
運動槍一般采用手工裝填、大角度回轉閉鎖和擊針式擊發機構,配備具有高度精密光潔內膛的槍管和機械瞄準具或光學瞄準鏡,具有射擊精度高、射擊密集度好的特點。運動槍的機構動作可靠,操作簡便,易於排除故障。運動槍的托底板、握把、扳機等可根據射手的需要進行調整,方便人與槍達到最佳的配合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部分運動槍的木托使用精選的胡桃木加工而成,一般來說,它的機匣、側板、護圈和槍管上雕刻有各種花紋圖案。另外,扳機等甚至用黃金製成,造型美觀,製造精良,可作為藝術珍品。
各國現有的運動槍的品牌、型號繁多,但世界名槍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下麵我們就列舉幾款具有代表性的運動槍。
(1)範維克鮑0.22英寸自選步槍
範維克鮑0.22英寸自選步槍是德國韋斯廷格——阿爾騰堡有限公司根據國際優秀射手的建議,並在他們的幫助下研製成功的。一般來講,範維克鮑自選步槍整體布局合理,機構動作可靠,調整功能齊全,既可裝機械式扳機,又可裝電擊發式扳機,發射周期短,射擊精度高。
(2)瓦爾特KK0.22英寸比賽步槍
瓦爾特KK0.22英寸比賽步槍是由德國卡爾·瓦爾特有限公司研製的一種國際比賽步槍,通常采用現代化木托。一般來說,它結構布局合理,機構調整功能完善,射擊精度高。
(3)安許茨KK-525式0.22英寸半自動運動步槍
安許茨KK-525式0.22英寸半自動運動步槍是德國安許茨有限公司生產的,主要用於狩獵和射擊比賽中。安許茨KK-525式運動步槍采用槍栓式閉鎖機構,工作可靠,操作方便。
(4)意大利的伯萊塔0.22英寸半自動運動步槍
伯萊塔0.22英寸係列半自動運動步槍是意大利伯萊塔公司生產的,分為運動型、超級運動型、奧林匹克型、WXXⅡ型和WXXⅡ豪華型五種型號,它們都屬於世界上著名的高精度運動步槍。眾所周知,伯萊塔半自動運動步槍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不用工具便可對機匣和槍管進行分解,機構工作可靠,操作方便,射擊精度高。
(5)瓦爾特GSP0.22in標準運動手槍
瓦爾特GSP0.22in標準運動手槍是由德國的卡爾·瓦爾特有限公司研製成功的,主要供射擊比賽用,為世界名槍之一。一般來講,瓦爾特GSP手槍結構設計合理,功能齊全,工作可靠,操作方便,射擊精度高。同時,它既可作射擊比賽用,又可作射擊訓練用。
2.火藥與子彈
(1)火藥
火藥的發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可以說,火藥的誕生不僅是我國人民的驕傲,同時它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火藥屬於低爆速炸藥的一類,一般遇見火花、火焰便能引起燃燒。通常,火藥在燃燒的同時會發出大量的氣體,可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的能量並快速釋放,發生爆炸或轉化成動能。
據史料記載,我國發明的黑色火藥是最早應用於實踐中的火藥。一般來講,火藥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藥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它驅動裝置的能源,可謂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雖是最先發明火藥的國家,卻隻是把它應用在“煙花”等民間娛樂領域上,直到後來才應用於抵抗外來侵略。而與我們國家相反的是,外國在得到火藥的配方後,全部使用在了軍事侵略上。從某些方麵來講,盡管外國的軍事侵略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但是同時,它對人類文明的破壞也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這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傳統特點。
一般來說,火藥是由硫磺、硝石、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對這三種物質有了一定認識。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燒製陶器時就認識了木炭,把它當作燃料。商周時期,人們在冶金中廣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強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們就開采它。
此外,火藥用於軍事,大致是在唐朝末年。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他的部將鄭“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裏所說的“飛火”指的就是火炮、火箭之類。其中,火炮是把火藥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是把火藥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
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了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藥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此外,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藥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銃,稱為“銅將軍”。
此外,大約在12~13世紀,火藥開始傳到國外。據相關史料記載,火藥最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再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可以說,它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14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藥和火器的記載。
通常來講,在火藥發明之前,火攻是軍事家常用的一種進攻手段。據記載,那時在火攻中,常會用一種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頭上綁一些像油脂、鬆香、硫磺之類的易燃物質,點燃後用弓射出去,用以燒毀敵人的陣地。
另外,在火藥發明之前,每當攻城守城時,士兵們常用一種拋石機拋擲石頭和油脂火球來消滅敵人。火藥發明之後,他們利用拋石機拋擲火藥包以代替石頭和油脂火球。據宋代路振的《九國誌》記載,唐哀帝時(10世紀),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據推測,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藥攻城的最早記載。
到了兩宋時期,火藥武器發展很快。據《宋史·兵記》記載,公元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等改進火箭法,這種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縛火藥筒,點燃後利用火藥燃燒向後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衛隊長唐福向宋朝廷獻出了他製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團練使石普也製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並做了許多表演。
事實上,火藥兵器在戰場上的出現,預示著軍事史上將發生一係列的變革,從使用冷兵器階段向使用火器階段過渡。一般來說,火藥應用於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武經總要》中記錄的早期火藥兵器,還沒有脫離傳統火攻中縱火兵器的範疇。隨著火藥和火藥武器的發展,火藥應用於武器的形式逐步過渡到利用火藥的爆炸性能。
一般來說,硝酸鉀、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藥,被人們稱為黑火藥或者叫褐色火藥。這種混合物極易燃燒,而且燒起來相當激烈,如果火藥在密閉的容器內燃燒就會發生爆炸。
通常火藥燃燒時能產生大量的氣體(氮氣、二氧化碳)和熱量。原來體積很小的固體火藥,燃燒時體積突然膨脹,猛增至幾千倍,這時容器就會爆炸,這就是火藥的爆炸性能。一般來講,人們利用火藥燃燒和爆炸的性能便可以製造各種各樣的火器。如北宋時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藥兵器,就是利用黑火藥燃燒爆炸的原理製造的。其中,蒺藜火球、毒藥煙球是爆炸威力比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較大的火器像“霹靂炮”、“震天雷”也出現了,這類火器主要是用於攻堅或守城。
公元1126年,李綱守開封時就是用霹靂炮擊退金兵的圍攻的。金與北宋的戰爭使火炮進一步得到改進。
震天雷是一種鐵火器,是鐵殼類的爆炸性兵器。元軍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開封)時,金兵守城時就用了這種武器。《金史》對震天雷有這樣的描述:“火藥發作,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並無跡,甲鐵皆透。”這樣的描述可能有一點誇張,但是這是對火藥威力的一個真實寫照。
一般來講,火器的發展有賴於火藥的研究和生產。《武經總要》中記錄了三個火藥配方。唐代火藥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為1比2,甚至接近1比3,這與後世黑火藥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此外,火藥中加入少量輔助性配料是為了達到易燃、易爆、放毒和製造煙幕等效果。火藥是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不斷改進和發展的。
宋代由於戰爭不斷,對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時還設置了軍器監,統管全國的軍器製造。據記載,當時軍器監雇傭工人四萬多人,監下分十大作坊,生產火藥和火藥武器各為一個作坊,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史書上記載了當時的生產規模:“同日出弩火藥箭七千支,弓火藥箭一萬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萬支。”可以說,這些都促進了火藥和火藥兵器的發展。
南宋時出現了管狀火器,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這裏所說的火槍是指由長竹竿做成,先把火藥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藥噴向敵軍的管狀火器。
公元1259年,壽春地區有人製成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竹筒做成的。一般來講,這種管狀火器與火槍不同的是,火槍隻能噴射火焰燒人,而突火槍內裝有“子巢”,火藥點燃後產生強大的氣體壓力,把“子巢”射出去。其中,“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彈。突火槍開創了管狀火器發射彈丸的先聲,通常來講,現代槍炮就是由管狀火器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管狀火器的發明是武器史上的一大飛躍。
另外,明代在作戰火器方麵,發明了多種“多發火箭”,如同時發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最多可發射100支箭的“百虎齊奔箭”等。明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與建文帝戰於白溝河,就曾使用了“一窩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堪稱是現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當時水戰中使用一種叫“火龍出水”的火器,據《武備誌》記載,這種火器可以在距離水麵130厘米左右的高處飛行,遠達1000~1500米。
據記載,這種火箭用竹木製成,在龍形的外殼上縛四支大“起火”,腹內藏數支小火箭。大“起火”點燃後推動箭體飛行,“如火龍出於水麵”。火藥燃盡後,點燃腹內小火箭,從龍口射出,如果擊中目標將使敵方“人船俱焚”。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另外,該書還記載了“神火飛鴉”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燒性能的雛形飛彈。“神火飛鴉”用細竹篾綿紙紮糊成烏鴉形,內裝火藥,由4支火箭推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藥筒並聯火箭,與今天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火箭的發展使人產生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的願望。根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的一位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個大風箏,試圖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盡管這是一次失敗的嚐試,但因此萬戶被譽為“利用火箭飛行的第一人”。現在,人們為了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個環行山就是以萬戶的名字而命名的。
(2)子彈
一般來講,無論是什麼樣式的子彈,它都是由彈丸、藥筒(彈殼)、發射藥和火帽(底火)四部分構成的。對於子彈來說,無論是用於什麼用途,國際上通用的發射藥都大多為無煙火藥。無煙火藥可分為單基、雙基、三基,槍械多用單基藥。
事實上,對於不同的槍械用彈有不同的要求。如手槍多采用多孔速燃單基藥,步槍采用加光並鈍化的單孔顆粒單基藥。
此外,底火是由傳火孔、發火砧及擊發劑組成,它的作用是通過擊發產生火焰,迅速地點燃發射藥。擊發時,擊發劑受擊針與發火砧的衝擊而發火,火焰通過傳活孔點燃發射藥。
通常當發射時,擊針激發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燒引燃藥筒(彈殼)內的發射藥,發射藥產生瞬燃、高溫和高壓,將彈丸(彈頭)從藥筒內擠出。這時的彈丸在發射藥產生的高壓的推動下,向前移動,受到膛線的擠壓,產生旋轉,最終被推出彈膛。
槍械是一種機械,它的功能就是發射子彈,依靠子彈傷害敵方。
我們平時看到的子彈頭多數就一種顏色,而實際上,子彈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它的顏色有許多種,有綠色、紅色、黑色和白色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子彈的種類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為了在戰鬥中便於區別辨認,製造者便在彈頭的尖端塗上各種不同的顏色。
一般來說,普通彈彈頭不塗色或塗銀色(鋼心彈),它是由銅套包著一個用鋼或鉛製成的芯,主要用來殺傷敵人的有生目標。
曳光彈彈頭塗有綠色,彈頭內前端是鉛心,中間有曳光管,管內裝有曳光劑,尾部有固定環,可防止曳光劑流出。通常來講,曳光劑的成分有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劑。所以,它在夜間飛行時,後麵總是拖著一道亮光。曳光彈主要用以顯示彈道、指示目標、修正射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