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電學的形成(1 / 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當用梳子擦梳頭發後,能夠吸引一些碎紙屑,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是靜電在暗中作怪。早在3000年前的古希臘,人們流行用琥珀作裝飾品,希臘人用布摩擦這種裝飾品時,發現它能吸引塵埃和短線等碎小的輕物品。由於琥珀具有這種神秘的性能,人們稱之為“魔法的寶石”。現代英語裏的“電”就是從希臘語“琥珀”

一詞派生出來的。那麼,是誰首先將這一現象稱為產生了“電”呢?16世紀,英國醫生吉爾伯特最先研究靜電。他做了個實驗:取大約10厘米長的金屬絲置於一根棒子的尖端上,使金屬絲能自由地回轉,然後將摩擦過的琥珀和水晶等移近金屬絲,這時金屬絲即發生擺動,吉爾伯特將這一現象叫做產生了電。不過,他發現的隻是靜電的引力。關於靜電的互相排斥力,則是17世紀德國的格裏凱經實驗發現的。他使兩個帶靜電的硫黃球靠近,發現兩個硫黃球有互相排斥的作用。據此,他指出的靜電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兩種作用力。另外,他還發現:把帶電的硫黃球和不帶電的物體相接近時,不帶電的物體也有了電,他通過觀察這樣的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709年,英國的霍克斯比改進了格裏凱的硫黃球裝置,用玻璃球代替硫黃球。這樣,能夠高速旋轉的玻璃球可以產生很大的電量。此後,人們紛紛使用改良過的起電器來獲取大量的靜電。人們雖然有辦法產生大量的靜電,但是怎樣才能把它搜集貯存起來呢?這就出現了萊頓瓶。

萊頓瓶的誕生為製造貯存靜電裝置立下了汗馬功勞,它為後來蓄電池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1745年,荷蘭萊頓城的兩位學者馬森布羅克和科內烏斯,想用裝有半瓶水的瓶子來搜集靜電,於是把起電器和裝水的瓶子聯結起來。但這樣做的時候,瓶子產生了劇烈的震動而掉落了下來。後來馬森布羅克給他的朋友雷奧米爾的信中這樣寫道:“即使是法蘭西國王也受不了那樣的震動。”此事傳到法國後,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法國的夏恩·雷諾曾在國王麵前做了一個試驗:他讓100名士兵攜起手來,讓站在隊伍一端的士兵觸電,而此時全隊的每個士兵都有麻酥酥的觸電感覺。馬森布羅克和科內烏斯發現的這種電震現象促使他們進一步深入研究製造貯存靜電裝置。他們在玻璃瓶瓶壁的內側和外側貼上錫箔,並用絕緣物質做一個瓶塞,從塞子中心插入一個金屬棒,使金屬棒與瓶壁內側的錫箔聯結起來。這樣一來,給金屬棒的上端帶電時,電量即可傳送聚集到瓶壁內側的錫箔上。他們二人用他們居住的城市的名字來命名他們發現的集電瓶,稱之為“萊頓瓶”。萊頓瓶的發明成了當時有名的新聞,有許多魔術師攜帶著起電器和萊頓瓶周遊各地賣藝,為人們做觸電麻感表演。

萊頓瓶的發明為人們製造貯電裝置描繪了一幅樂觀的圖景。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選用什麼樣的材料以及怎樣完善這種裝置,而正是這導致了電池的誕生。

1780年秋,意大利動物學家伽爾伐尼發現了一種“動物電”。一次,他把妻子作藥用的青娃無意中放置在實驗桌上的起電器旁,當他妻子用小刀剝青蛙皮時,死青蛙的腿竟抽搐地動了起來,妻子吃驚地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伽爾伐尼。伽爾伐尼想這是不是電的作用呢?接著他做了許多觀察試驗。他把剝了皮的青蛙剖開懸掛起來,並將青蛙的腿用鐵絲與地麵聯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