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這是哪一年,夾雜在歲月裏的一個隱秘的年代,一個封神後的時代。
不曾被曆史書記錄的年代,但卻被歲月的史書深深印刻在了無人能夠尋到的地方。
若真真要論時代的話,卻是在鴻鈞老祖調停了三教矛盾,突然銷聲匿跡之後的事情。
在這段修仙盛行的時代裏,在五大門派修行的人幾乎占據了整個修仙界的絕大部分的人才,或許不僅是人才,天才,奇才,鬼才也同樣層出不窮。
五大山門分別是以文殊天尊為尊的金係,占據五龍天險,前臨東海漁村,後通北海沙灘,更是鎮守著妖物橫行的五龍窟,金係法術,以剛猛強橫為宗,每一式所蘊含的力量都內含蓄勢而發的爆破力,一往無前,絕不後撤。
而其二,便是以雲中子為首的木係,創派於連通十裏坡的終南山,常年以終南山鍾靈之氣鎮壓著盤虯洞中的四大絕地,還有裏麵的幾個恐怖人物,木係法術,講究的是綿延無盡,並不似金係的剛猛,木係弟子主要是木之靈氣為食,多數以救死扶傷為己任,但也會少有的,有幾位專修強攻法術的存在維持終南山在五大仙門之中不墮英名。
其三,則是以龍吉公主為主的水係,山門處於同樣連通十裏坡的鳳凰山上,是少有的兩座並沒有妖物橫行之處的山脈之一,水係的法術則是變幻莫測,畢竟水的特性,可剛可柔,可主生靈,可掌覆滅,但水係最核心的法術理念,卻是破不開的強韌!以水為輔,成就防禦係的無冕之王,幾乎在山門之中,水道大成者,在中州大陸上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不刻意去爭奪五大仙門之中的地位,也絕不敢有人輕視。
其四,便是以太乙真人為聖的火係,除開五龍山,十裏坡所連接的地點,包括了其餘的所有仙門山地,便包括了火係的乾元山,既然屬火,則主身法的奇速,侵略如火,火係弟子,算是法術與身法雙修的好手,門派的法術本就是以焚燃萬物的火為主,在五大仙門中,火係自然也是獨占一席之地。
而最後,則是一個幾乎令所有山門都為之頭疼的門派——骷髏山之土,在石磯娘娘的誕生地創立的山門,但背後,卻有著截教教主的影子,僅僅是這一個派頭,就沒人敢否定骷髏山土係的存在,土係所注重的並不在於萬法歸宗,與其他山門不同的,土係所主張的,乃是一力降十會,在江湖中所流傳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土係門派之中則變成了“天下萬法,一力皆破”,並非口出狂言,若說天底下除了三大教主與鴻鈞老祖、女媧娘娘外還有誰能破開水係西方教主門下弟子的防禦,那麼,也唯有骷髏山弟子了。
這便是中州之上,大致的修仙山門情形,當然,也有其餘一些小山門如歸元宗、仙魔門之類的修仙門派,不過比之五大仙門,卻是遙遙難及,同樣,也有一些散修如東海漁村柳如塵,天墉城通靈道人之類的修仙者,雖然不多,卻是不在少數,而多聞道人,便是這眾多散修之一。
天生不具備修仙資質的他(應該說資質太平凡了),無法入得五大仙門,本欲是在那些小點的門派中修行,卻也不得,實在是因為他的資質太過低劣,到了連那些小門小派也不敢招納的地步。
無奈之下,多聞道人隻好孤身一人走遍中州的大江南北,不論是冰封萬裏的昆侖山,還是飄渺神秘的蓬萊島,亦或者是鬼影重重的地府,幾乎都留下了多聞道人的足跡,並不在修道上多做功課,多聞道人所修煉的,卻是獨樹一幟的道法自然,雖說道經裏有過道法自然一說,但多聞道人所走的路,卻是讓自己與這世界融合,從而領悟自己的道,畢竟,每個人所走的道路並不相同,心中的“道”也不同形狀,當初會萌生走南闖北的想法,多聞道人需要感謝一個人——百曉通。
若非是在燭火瀕熄之際百曉通的建議,恐怕此時的多聞道人,也僅僅是一個不入流道觀的小道士罷了,有了自己的道,才真正稱得上是道,先得道,才能修仙,比起那些五大仙門的弟子,或許多聞道人所走的路,才是最正統的,或者反之?
誰說得清呢,大道三千,終究也是殊途同歸,比起那些重複走別人路的修仙者,多聞道人對自己的路一向樂此不疲,他隱隱有感覺,若有一天他真能徹徹底底領悟自己的道,他將能夠問鼎這個世界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