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屬木蘭科的木蘭屬,此屬有90種,我國有30種。其中最有名的是玉蘭,其所以有名是其花白淨,花形可愛。玉蘭又叫白玉蘭,是早春觀賞花木,落葉性。早春先花後葉。花朵大而單生於枝頂。純白而有香味,盛開時滿樹潔白,如雪山瑤島。果熟時,種子開裂。深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玉蘭春天開,它一開放就告知人們天氣不再有冰凍了。好像是活的季節表一樣。

白玉蘭栽培的曆史很悠久,《大理府誌》記述:“五代時,南湖建煙雨樓,樓前玉蘭花潔瑩清麗,與翠柏相掩映,挺出樓外,亦是奇觀。”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有白玉蘭一株,傳為清乾隆時代的遺物,在當時那裏栽的玉蘭非此一株,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清漪園被毀,這株玉蘭可謂虎口餘生,年齡至少300歲了,至今樹體高聳,枝繁葉茂,每年春天,似玉杯的花綴滿枝頭,成為春天遊人賞景名點之一。除此以外北京海澱區大覺寺也有一株清乾隆間植的玉蘭。今天各公園幾乎都有玉蘭。

玉蘭的花瓣,習俗也稱為“玉蘭片”,肥厚鮮嫩可食。吃法是選新鮮花瓣片洗淨,在用麵粉、白糖和水調成的麵糊中浸過,使之麵上帶一層麵糊,然後用油煎,則成“玉蘭片”,吃之香脆可口。

和玉蘭近緣的另一種為紫玉蘭,又叫木蘭,又叫辛夷,又叫木筆花。一般為灌木狀,也可成喬木。其花色為紫色,花尚未開時似飽蘸紫紅色顏料的毛筆,支支光直挺秀,宛如筆林,因又名木筆花。《休筆花》中雲:“誰信花中原有筆,毫端方欲吐春霞。”其香氣人謂兼有蓮、蘭之香,足見人們體會之深。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雲:“膩如玉脂塗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從此時時春夢裏,應添一樹女郎花。”因此紫玉蘭又名“女郎花”。

也可見紫玉蘭在唐朝時已經人工栽培,今河南大別山,桐柏山區還有野生紫玉蘭;河南南召縣尚有大樹,樹高近加米,胸圍達57米。紫玉蘭原產中國。各地還有老樹。

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有紫玉蘭一株,亦為老樹;和那株白玉蘭一樣,也是清乾隆時代的遺物。是劫後餘生者。

和白玉蘭近的另一種玉蘭叫荷花玉蘭,也叫洋玉蘭或廣玉蘭。這個種來自美洲。其特點是常綠的喬木,葉厚革質,上麵有光澤,下麵有鏽色黃毛。花生枝頂,與葉同放。花大,白色,其形態結構與白玉蘭花類似,花被片9片,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花托柱狀。果為聚合瞢莢果,熟時開裂,露出鮮紅色種子,那紅色是假種皮之色,甚美麗。此種在中國已歸化,南方各大城市多植為街道樹,也有植於庭園者。在北方不能露地越冬,有盆景。

山玉蘭又是另種,常綠喬木,葉厚革質,橢圓形,長達32厘米,寬達20厘米。下麵有白粉和疏毛。花大,直徑達20多厘米。有芳香,花被片9片,乳白色,肥厚。聚合果圓柱形。

此種分布四川、貴州和雲南。昆明西山有的寺廟裏有栽培。

盛開時蔚為壯觀。

天女花為一特殊種,為小喬木,分布在北方,遼寧、河北都分布在東部,如河北省青龍縣老嶺山中即有野生,向南達安徽黃山。黃山夢筆生花一帶的山穀中很多。花白色,有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