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1 / 2)

由於漠北軍元氣大傷,軍心渙散,再加上指揮不利,戰鬥力遠不如從前,隻過了半個多月,就被華夏國的各種武裝力量趕出了國門。

對於下一步該怎麼辦?是繼續追擊?還是就此結束?對於這個問題,田玉乾和李媛共同給李靜平寫信,請求得到明確的指示。

其實,李靜平在這之前就已經得到了趙江河的書麵指示了,趙江河告訴他,說漠北軍現在雖然被趕出了國門,但是,他們在國內還有一定的兵力,如果在這個時候停止戰爭,那他過不了多久,就又會反撲過來,所以,不能對他們停止進攻,要乘勝前進,徹底把漠北軍的軍隊打垮,讓他在若幹年之內根本翻不了身,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們的安全。

但是,李靜平卻從另外的一個渠道得到了一個消息,說趙江河雖說對李靜平是這麼說的,但是,他給田玉坤下的指示卻是讓他駐守在北方,極力擴大戰果,最主要的就是,要占領北方的一些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軍事要點。

李靜平手下的一些謀士對趙江河的這個做法紛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說現在咱們的義軍已經把漠北軍趕出了華夏了,對漠北國的繼續進攻,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他為什麼不讓他的主力部隊去進攻漠北國,而是讓他們趁機奪取戰略要地,反而讓李靜平他們去到漠北國去進行征戰,這裏麵恐怕是有他個人的目的。

這裏麵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趙江河他知道現在對李靜平已經不能夠有效地控製了,所以,讓李靜平去和漠北兵進行相互消耗,而他卻是要保存實力。

所以,盡管田玉乾已經向李靜平那裏發出了請示了,但是,還是遲遲沒有得到李靜平的回複。

穆春華雖然沒有直接和田玉乾還有李媛明說,但是,依他的想法,他是想繼續向北進攻的,他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徹底把漠北當朝的赤和瑪推翻,他來當這個漠北的皇帝。

但是,李靜平也是有自己的考慮,他想,下麵幾個謀士的說法,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可是,如果大家都隻是為了自己的那點小算盤,那如果漠北軍真的反撲過來,到那時候,後悔就完了,所以,如果自己的義軍繼續向北進攻,雖然自己損失一些力量,但是,對華夏國總體上還是有利的,不能為了個人的一己私利而置大局於不顧。

想來想去,李靜平最終還是執行了趙江河的指示,他下令讓田玉乾和李媛,同時還有穆春華繼續帶領隊伍,向北進攻,直到把赤和瑪政權推翻。

得到李靜平的軍令後,田玉乾和李媛兩人帶領軍隊,出國進入了漠北國,他們還是打著穆春華的旗號,一路上招降納叛,長驅直入,很快,隊伍就逼近了漠北國的國都哈希川了。

在這個時候,漠北皇帝赤和瑪和祥寧太後,每天如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此刻,他們手下的漠北兵,隻剩下了一萬多人了,而且這一萬多人,還有好多都是剛剛從民間新招來的,根本沒有什麼經驗,更別說有什麼戰鬥力可言,而更主要的是,現在放眼朝中,已經再也挑不出幾個能真正帶兵打仗的將領來了,有幾個將領雖然能夠帶兵大仗,但是,就這幾個將領,從他們各自內心深處來說,並不願意為赤和瑪出力,因為他們都盼望著由穆春華來當他們的皇帝。所以,這些將領有倒故意托病不出,有的持觀望態度,有的消極應付,隻等著赤和瑪的政權快些跨台。

祥寧太後見他們大勢已去,心急如焚。這天,她顧不得講什麼禮節了,親自來到赤和瑪的宮殿,母子兩人又坐在一起密謀,商量著對策……

祥寧太後說道:

“華夏兵已經攻到咱們的家門口了,你準備怎麼對付這種局麵?總不能就這麼束手就擒吧?"

赤和瑪苦著臉說道:

“兒臣能有什麼辦法?現在朝庭上的這些人,平日裏隻會阿諛奉承,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到了關鍵時刻,一個個都是草包……"赤和瑪說著說著就氣憤地罵了起來……

祥寧太後看著眼前自己的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她此時也顧不上和他生氣了,她暗暗地在想:

如果把赤和瑪廢了,讓穆春華來當這個漠北皇帝,不知道他們母子能不能保一條性命?祥寧太後思來想去,這個想法行不通,畢竟自己已經把穆春華給得罪了,現在再來這一招,怕是枉費心機,白白自受屈辱,讓天下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