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上空向下看去,會發現從迎龍城到南方山脈,有著黑螞蟻一樣的人群,正在不斷的運輸著石料。
這些人交通工具非常的簡陋,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交通工具,而是用一些滾動的木頭加上繩子,將石料一截一截的給運回去。
蘇秀林看著這種情況,瞬間明白了為什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為如果這個情況有更加方便的交通運輸工具的話,別的不說,光是這兩天幹得活,幾個小時就能夠幹完,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
現在時間就是金錢,蘇秀林已經沒有時間來改良交通工具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回到庫房裏麵,然後仔細規劃一下該如何修建城牆。
修建城牆首先需要挖溝槽,這些溝槽的深度和寬度也不固定,蘇秀林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因為他本來就沒打算修建比較正規的城牆出來,時間來不及他這樣做。
蘇秀林現在要做的僅僅是修建一堵勉強能夠投入使用的城牆,然後用其來抵禦獸潮的撞擊,如果能夠屹立不倒的話,那麼也就相安無事,所以說溝槽必須要挖深一點,將地基給埋好,隻要城牆非常寬,相信這些野獸是撞不斷這些水泥牆的。
於是他立刻就帶著共濟會的成員來到了西區邊境處,然後現場進行測量,說是測量,就直接拿一些東西來標記一下範圍和寬度罷了。
“你們注意,一定要將寬度給把持好,不要太窄,太窄的話獸潮如果朝著這個地方撞擊,很有可能就突破一個缺口,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哎,說你們呢,你們怎麼挖的?不要將挖起來的土直接扔到後麵去啊,別人後麵也在挖,你不是將他們活埋了嗎?”
蘇秀林這下才發現,指揮確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作為一個管理層,要注意這方麵那方麵的事情,一不小心別人就可能犯錯。
當然蘇秀林也不可能就這麼幹看著,他的力氣要比其他人大得多,所以說在修建的時候自然是身先士卒,有了他的加入,挖溝槽就變得很快。
整個迎龍城就像一個機械運轉了起來,挖溝槽的挖溝槽,燒熟料的燒熟料,運石料的運石料,除了四大家族之外,所有人都幹起了活。
也多虧是這些人似乎天生力氣就比地球人要大上許多,所以說挖溝槽的速度也是相當之快。
在眾人共同的努力下,兩天之後就挖出了一條圍繞整個西區的溝槽出來,石料也準備的差不多了,於是蘇秀林立刻就將熟料混製成水泥,然後現場進行澆灌起來。
澆灌也是一件麻煩事,很容易就出問題,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等到一天之後,一座高度僅有半人高的基礎就已經打好了,然後在其上開始擴建城牆。
畢竟水泥有足夠的粘著性和流動性,所以說能夠附著在變硬的水泥上進行二次澆灌。
眾人們正在不斷的進行水泥澆灌,然後附著在牆體上,將這座奇形怪狀的圍牆修建得越來越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