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凡塵最美的花(1 / 2)

朝陽起又落,日夜輪回,原本是值得讓人欣喜的。新的一天又是開始,充滿了蓬勃的朝氣和希望。但是孫艾卻是沒有這樣的喜悅,心情反而是愈加的沉重。

徐逸仙的道家昆侖地勢圖早就已經勘測好,泛黃地圖上也是密密麻麻的標測好了種種不知名的符號,反正現在那張圖也是隻有徐逸仙一個人看的懂,徐逸仙也是寶貝的很。

既然畫好了昆侖山勢圖,孫艾一行人自然就是要下山,趕赴梁州,前往坐落於梁州的儒道兩家,繼續勘測儒家學宮還有墨家機關城的周邊地勢。隻是三個人卻是陷入一種奇異的默契裏,誰也不提下山的事。

陸達書是整日背著個劍匣在整個昆侖山上閑逛,像個幽靈一樣可以出現在昆侖山上任何地方。不知為何,包括李青和昆侖七癡在內的道家弟子,都是很敬重陸達書,道家所有宮闕,所有秘境,也都是不對陸達書設防,出入隨意而自由。

徐逸仙在上山也算的上是麵朝黑土背朝天的辛苦勘測了一個月的山勢,孫艾在山上又是學劍,又是咂摸道引,要是不算上和慢慢打情罵俏,也馬馬虎虎算的上是苦修了有一個月。而這陸達書,除了開始陪著老道士去了一趟靈山,之後也就是晃蕩晃蕩在昆侖山上遊蕩了一圈。

當然,用陸達書自己的話來說,他到不是在無意義的遊蕩,他是在養意。陸達書作為酒劍仙,能養什麼意?

自然就是劍意!

昆侖山作為道家傳承綿久的祖地,居於龍脈龍頭之上,也有著半山雪白,半山青翠的奇異景象。自然也是一處福地,福地就是能夠養意。養著整個道家順性自然的道意,養著慢慢身為佛果的佛意。還養著陸達書堪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磅礴劍意。

陸達書原本就是劍道神仙,作為第一個登上九州榜的劍道修者,陸達書無疑是天賦絕倫的。但凡在江湖之上名動一方的武夫修者,都是走的老而彌堅的路子,薑越老越辣,憑借著時光磨出的水磨工夫,也是將一身修為臻至化境,大概就是所謂的老江湖了。

但是陸達書不一樣,早年行走江湖就是乍現崢嶸,在雙十年紀,昊江之旁,出劍九千飲酒一壺,也就第一向世人展現了無上的劍仙風采。甚至成了當時整座江湖的標杆,青衫仗劍,少年得意,縱橫江湖,早已無忌。

這也是陸達書絕倫天賦的體現。

後來強行以一人之力硬抗一座朝堂,劍匣飄飄灑灑的出劍,自己也是霹靂嘩啦的墮境。其實對陸達書這樣的天才來說,墮境並不可怕,給他時間,自然能夠在爬上去。

可怕的是劍心蒙塵。

老道士前往靈山,早知道自己是必死的結局。但還是帶上了陸達書,其實陸達書早就應該猜到老道士的想法的,對付那獨尊武林的天下第一,就算是全盛時期的酒劍仙加上老道士一起,難道就有勝算了?

老道士果然就是慷慨赴死了,卻是在臨死之前送了陸達書一個天大的好處,讓陸達書對著至強者出劍,也就再次劍心澄澈,若是再有機緣,或是哪天頓悟,讓劍心通明,自然是能夠重回劍仙境界。

這樣破而後立,更是有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可能。

陸達書能在昆侖山竹林之地上留下兩分劍道,原因就是承了老道士和昆侖山天大的情,原本是像多還幾分,但是不是陸達書自傲,他的劍道,旁人也隻能懂這麼多。

對於昆侖山上的劍癡百裏吾不取那兩分劍道,到是讓陸達書高看他不少。陸達書號稱酒劍仙,實實在在的劍道神仙,自然是能看出那個跟自己差不多年歲的劍癡是一等一的劍胚,習劍也是能一日千裏。

若是真正取了那兩分劍道,以百裏吾那種劍胚自是,到是完全可以不差分毫的將兩分劍道取出,但這樣雖然走了這樣一道捷徑,但是難免匠氣太足,拘泥於前人走的路,也就浪費了一身資質。

江湖中人稱陸達書獨占天下七分劍道,照這個說法,那陸達書留給道家的,就是天下兩分劍道了?

簡直就是扯犢子,那兩分劍道是陸達書的兩份劍道不假,但是要說是天下兩分劍道,無疑就是異想天開道令人好笑了。

大千萬道,就是稍稍一個方向不一樣,也是能透到完全不同的結果,完全不同的道,誰又敢說能獨占天下幾分?

百裏吾下山,自然能尋到自己的劍道,隻是能達到一個怎樣的晨程度,就是誰也說不準的了。說來這道家也是恐怖,老一代有老道士、伊尹這樣的擎天支柱,再往下也是人才濟濟,李青。葛山洪之流,在陸達書看來,就是遲早要登仙的。

就是現在的百裏吾,陸達書也是沒有看輕過,雖說百裏吾年歲已大,似乎是過了打拚的最佳年齡,但是大器晚成的例子,在江湖也是不少見的。

老道士讓陸達書劍心澄澈,陸達書就是開始在這個道家福地之中養意,養浩然磅礴劍意。一個月下來,渾身氣機也是深沉似海,等到一個劍心通明的機緣,陸達書就是能重回劍仙。

隻是隻有陸達書自己知道,這所謂的機緣機會有多難,說到底,自己還是有心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