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遊曆四方
風顛和尚入而立之年以後,遠離鄉土去天下四方遊曆。他去過北京,到過福建、河南、浙江、四川、山陝等地大都有他的足跡。
一年,風顛遊河南少林寺,曾拜訪達摩門徒求學。從此,禪學長進,達到更新境界,其風度言談尤為不俗。
風顛遊到山東泰山,正遇各處香客朝山進香,風顛也隨人流上山。到山門前,有人攔住說:“老師傅,納了稅才容你上山。”風顛說:“我家裏丟下老婆出家,怎肯犯垂破戒?”那人說:“老師傅,你錯了,此乃是萬歲國稅,不論僧俗道人,若上山者每人要納銀一錢六分,此銀由差官專聚解京。”風顛說:“山僧若有一錢六分銀子,也能撚三個釘兒,何不快活。”那人說:“山僧不可信口胡言。”風顛問:“此山上坐的什麼神像?”那人答:“古來的娘娘,靈神大得很。”風顛誦道:“娘娘非娘娘,枉坐泰山上,隻愛銀錢好,何不當娼婊?”眾香客一陣哄笑,風顛乘亂進山門朝前走去,那守門人無奈,隻好向風顛背影唾了一口了事。
又一天,風顛路遇一夥去南海的香客,同雇一隻船,到了普陀山下,次日,等退潮上山。到山上與寺院僧人管家敘禮罷,寺僧請風顛參拜菩薩,風顛說:“這泥塑木刻銅鑄的不是菩薩。”然後給一些碎銀與寺僧,讓他去辦些飯食。吃罷後去遊茅庵靜室,隨從寺僧發言控問,風顛隨口應答。到了觀音殿,風顛信口道:“觀音誇大口,天下渡人舟;我今到彼岸,不用腳步走”。
風顛遊杭州西湖後,到河南淮慶府興隆寺住了幾個月,又去山西太行山遊蕩,一路見逃荒饑民,扶老攜幼,有的匍匐長號,有的奄奄待斃,他心裏不是滋味,又返回淮慶府,發願賑濟。淮慶府康鎮台帶頭舍米一百石,還有一位姓石的縣令也舍米二十石,同心樂助賑濟饑民,眾人感激風顛,曾立有石碑於淮慶關帝廟內,以誌其事。
二十二、京城之遊
有一年風顛被一位舊相識官員相約,騎上土黃走騾一同去北京城遊蕩。
一日遊到北京平則門白塔寺,偶然在寺內與同省原河州紅花寺的魁羅漢相遇。魁羅漢到北京主持白塔寺已有多年時間,他挽留風顛說:“太皇(順治帝)太後許願維修白塔寺,今已完工,明日喇嘛念經開光,鄉黨不必見外,一同參加開光道場。”風顛應允。次日開經,太後帶病同大王子(康熙大哥)到寺還願。王子上香完畢,見風顛和尚不修邊幅,穿一身衲衣,問道:“你是那裏僧人,怎地這種形象?”風顛笑答:“本無形象,原籍隨陝西莊浪衛人。”王子問:“這裏作什麼來?”風顛答:“隨喜此塔來。”王了又問:“此塔如何?”風顛說:“石灰砌底,雪漫須彌。”王子問:“此言怎講?”風顛說:“從內到外,天下人頭白。”王子又問:“此意究竟何講?”風顛道:“原主當先,白塔為證。”王子問:“莫非太後的病不好了嗎?”風顛說:“千歲差矣,莫當葛藤。”風顛答話似明非明,王子也覺得此僧不俗,便又問風顛:“禪駕何不住坐寺院,我願與你扶幫一根拄杖,開堂利人如何?”風顛說:“貧衲每天開堂示眾,可不見拄杖是何物?”王子一指拄杖,風顛笑道:“作火棍也無用。”王子一聽,臉上有些不高興。風顛說:“拄杖子著也,煙火熄滅。”王子又笑說:“留駕到禦花園過夏。”風顛說:“浪野乞食,難受千歲厚愛。”王子說:“不必執著,禪師吃葷吃素?”風顛答:“遇貴而逢賤;隻要有酒。”王子說:“大海任君餐。”風顛說:“果然好供養。”這時王子叫差人把風顛引到禦花園。行前並說:“朝中太後有病,不能多奉陪,容改日再談。”風顛道:“千歲治政,山僧不拘。”
風顛來到禦花園,邊觀邊讚歎:“果然帝王家,天上神仙家,乞食花子家,托缽山僧家,世界名利家,造惡閻君家,積善佛祖家……”宦官伺候殷勤。次日太後駕崩,風顛遂離去。
不知不覺,風顛在北京城遊蕩了好幾天,曾先後到了憫忠府,宗王府,三官廟,旃擅寺,慈仁寺。在慈仁寺內風顛遇掌教,談話也投機。掌教敘坐茶時向風顛說:“聖上有旨,若遇高僧者,叫我上書舉薦,禪師有甚奇能動上嗎?”風顛笑道:“自然有麵君之分,然天下待君者香,勉強必定遭殃;山僧乞食為本,聽其自然。”說罷遂行。轉身忽見前麵有一僧人拱手相迎,風顛走近,那僧人問:“禪師到這邊作什麼來?”風顛答道:“看你看花,你得花蕊否?”那僧說:“得之久矣。”“可抵得生死嗎?”風顛又問,那僧無言再對。風顛又問:“你是誰的法嗣?”僧答:“天津王爺府法嗣。”風顛說:“善哉,攀高獅子原來是犬變的。”那僧道:“人遇機緣,禪駕莫急,王爺畢竟也扶你一根拄杖,大家作樂。”風顛說:“怎作三姓家!”風顛與那僧人正對話間,有一內官奉送茶酒來,三人同飲一頓,吃得大醉,風顛呼內官:“叫你老婆來,與山僧陪酒。”內官說:“禪師可不瘋了,我們內官哪有老婆呢?請問禪師,我們前身不知怎的,遇著這樣混帳父母!”風顛說:“你前世之女,許了張家後又嫁與李家成親,嫌貧愛富,因此割了一刀,讓你攀高麵對帝王,底下趨逢官娥,斷去陰陽,人間不得快活,斷九族之後,死而天地不收。”內官聽後泣聲悲求道:“弟子如何出得此苦?”風顛說:“侍奉千歲,已到人間之天上。亙古夢幻一場,凡事須要參究,若能曉得個中趣味,哪有地獄、天堂、貴賤!”正說間,風顛見娘娘遠到,便歎曰:“無心謗內官,有心躲一邊。”說著向寺外行去。
二十三、怒毀天王
康熙二十九年中秋節前三日,西安城裏的官吏、紳士和信善居子以及香城寺僧人,請風顛去住進香城寺。風顛住了一月餘,到十月初一,不知什麼原因,寺內絕糧。風顛來到天王殿,隻見殿內諸天王呲牙咧嘴,雙眼圓睜,他當著眾僧大罵天王說:“限三日為寺供糧,如期不然,我要推dao你等沒肝花的廢物!”三天後,風顛帶眾僧果真推dao了寺內諸天王塑像,並將泥土倒出寺外。事後主持報了僧官,僧官來查看,聽說是風顛所為,不敢追究,後動員眾人設法供糧。風顛和一堆泥,親手又塑起韋陀護法像,親自上香開光,誦道:“有始無終諸天相,前日遇顛將你搡,若非韋陀杵當槍,合寺佛僧俱如常”。
一天夜裏三更時分,西安城鹹寧縣令命差人驅遂風顛和尚出寺。差人說:“上麵有公文,現今要捉拿邪教妖人,請禪師遠避,恐有牽連”,風顛不去。兩天後,差人又來催促,說:“縣令說,你是解脫的和尚,何苦住此寺?”風顛將隨從的徒弟打發到終南山去,他仍在街上遊蕩,或在酒店肉鋪,或在十字街頭。有時逢娼戲樂,有時信口罵邪教妖人。半月後,捉邪教的風聲平靜,風顛離開了香城寺遊至南五台二天門附近的蔡家莊,在此他自蓋茅屋棲身。一天恰巧斷糧,幾個信善居士送糧來,風顛說:“菩薩借我的火去燒自身。”眾人都認為他說瘋話。時不過三日,望見南五台一片火光,瞬間古老寺院成一片瓦礫,風顛歎道:“真乃菩薩非真,也難保自身”。風顛在蔡家莊住了半月時間,又起身去雲遊,不久又回到鹹寧縣。
二十四、收養孤兒
康熙三十一年,陝西鹹寧縣遭大旱又逢瘟疫,赤地千裏,餓殍遍野。慘不忍睹,僅縣城病死無數百姓。風顛與名叫明德的一個弟子,天天去滿街收屍掩埋。明德也是莊浪紅城徐家磨人氏,他信奉佛教崇拜風顛。風顛遊蕩天下時,他打聽消息,從莊浪步行到北京去尋找風顛禪師,後在西安城裏找到。顛僧深受感動,親自給明德剃度收為貼身弟子。師徒倆配合默契,凡遇到父母雙亡無人看養的孩子,他們就收養起來,不到一月時間就收養孤兒百餘個。鹹寧縣令見和尚同弟子日夜抬屍埋骨,又收養孤兒,甚是感動,傳問風顛:“費用來自何處?”風顛說:“山僧募化所得,供孩童充饑活命。”縣令命手下人把和尚和孩子們安置在養生院,給他們供濟米糧、衣服。風顛為孩子們盤了熱炕,雇人日夜看護他們。縣令又即刻呈請兩院,吏部候選周道尊施舍棉襖百件;銀五十兩以解燃眉之急。
這年十月初,風顛將收養的孤兒,號召城內外眾人來領養,並一再勸告來領孩子的人們說:“居士領去,要當兒女看待,積善積德,不在燒香拜佛,全在心誠作善事,今日老天作孽,百姓遭殃,瘦弱孤兒正需要愛撫。請諸君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去作善行,來積福德。”沒上半月時間,百餘個孤兒全被分散領去撫養。
二十五、勸邪歸正
風顛和尚遊走四方,遇到不平之事或用善言調解,或以智力相助,總不叫弱者受欺,強者作惡。有時人問禍福,乞卜來日,或善惡徘徊之間,風顛應人而宜見機而行,以揭露邪惡,啟人歸正。他語言幽默,道理深邃,給人以無窮的啟示。
在北京模式口,風顛遇到曾在涼州任過千總,後任北京都司的康某,康都司請他到衙內,說:“上年弟子在涼州,千總年滿谘部,問和尚:弟子何日再得相見?禪師言道,等你上任時再來恭喜。今日要應前言,弟子謝禪師慈悲之恩。”風顛說:“善哉!用心做官,莫喪良心,功名自有高顯”。康公便謝禮說:“弟子父親昨日差人到我這邊,叫我打聽禪師,今若禪師在京,叫請到家鄉福建,如今弟子一定要把禪師請去。”風顛說:“隨你孝念,山僧也要去南方了願。”次日,康公讓風顛騎一頭騾子,送盤費銀十幾兩,遣差人一起啟程。
福建總鎮康公,差人從溫州迎接顛僧,後合家扳皈依。康鎮台說:“弟子曾嫖賭殺人無數,如何請罪?”風顛說:“眼前有悟,自心是孽境,一心為國為民即是彼岸”。
在西安曾有一個姓白的人問風顛:“我母是‘還願會’的,其家三輩吃齋,功德與佛教同否?”風顛說:“外道狗子,永墜幽瞑。”白氏悲涕,願舍大兒剃度,風顛隨即持刀剃其辮子說道:“此子出家不久,要還俗抬埋你。”白氏說:“還有小兒抬埋。”風顛說道:“你是你小兒的孝子,大兒可以是你的孝子。”白氏問其原因,風顛說:“你昔日出兵,暗害別人一家,今日他就是跟來的冤家對頭。”白氏懺悔。風顛說:“十殿非親非故,造孽自作自受,懺去前非,保你父子真性,自然天長地久。”白氏磕頭稱謝。
某地有一姓孫的提台,在自己壽誕時大擺宴席,廣收民禮。這天風顛也去了,他手拿一對小蠟燭,頭戴了兩朵探春花去慶壽。孫提台見和尚這般打扮,便問:“禪師戴著花做什麼?”風顛答道:“花心動了。”孫提台又問:“出家人還動花心嗎?”風顛答道:“動心心不動,心動動心多,佛祖拈花日,花心動也麼?”孫提台無言以對,順改品問風顛:“你拿小蠟燭來不怕我計較嗎?”風顛聽後慢慢作答:“蠟小光明大也,官職未必德望高”。
秦州玉泉觀住有一位道姑,自己說她住靜十二年,悟得一法,能斬雌龍,換陰盜陽。一日風顛聽到便去見那道姑。一進玉泉觀,風顛見道姑就大聲求道:“久聞師傅大名,你有斬雌龍之法術,吾山僧有一根拄杖,將你胎徹底穿通。那時把你十二年修行全破了。”一句嚇得那道姑心驚膽顫,借機順後門溜走。
有一撫台和製台,在一鍾樓上飲酒,風顛路過被招呼上去。飲酒間撫台問風顛:“你酒肉並吃,花柳胡混,且問那是你金剛不壞之身?”風顛答道:“如大人滅賊寇,寶劍何曾染血?凡事不在表形,要內衷誠善。”說罷,下樓醉醉顛顛走去。
風顛在涼州城施舍放糧幾日後,要歸莊浪,涼州孩童**眾人送到江門外,都落淚相告,眾說:“禪師隻去何日相見?”風顛說:“本自無來無去,你們枕上遇之,若有難言處便見山僧。”說罷,如清風一般向前走去。
二十六、乖問巧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