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垛坐上大巴,趕了三個多小時的車,終於回到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鄉。
大叔大嬸們看著葉小垛回來了,都熱情地笑著說:“大學生回來了,你爸爸媽媽他們還在地裏收紅署呢!”
葉大善人把家裏承包的十畝地,都給種上了紅薯。因何他鍾愛紅署呢?原來他最愛看的《七品芝麻官》裏,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叫: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署。於是,這便堅定了他種署的決心。
他這一種不打緊,種了整整十畝地。綠油油的一大片紅署秧子,長勢喜人。前幾年在地裏種了小麥、花生、油菜等,累死累活還好,正好供得上開支,年底還餘下了幾千元的存款。家裏一直打算把老房子翻修一下,可是這工人的工錢和建築材料的成本也在不斷地上漲,葉大善人夫婦總是感歎,掙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
這十畝地的紅署銷售卻成了大難題,他第一沒有跟任何人簽訂購銷合約。加之,今年的紅署大豐收,本地的價格也就被壓得很低。第二,自己又不具備自產自銷的條件。
葉小垛回到家裏,看到滿地亂滾堆積如小山的紅署,大吃一驚。爺爺和奶奶的背已經駝了,象一張彎弓一樣地從屋裏走出來。
“小垛回來了,前天你表叔從城裏來,給我們帶得蘋果,拿著吃,孩子。”爺爺一見到小垛,總要把他認為最好的東西拿給孫女吃。
“爺爺,奶奶,您們吃吧,我在學校,經常有同學請我吃的。”葉小垛笑著說。
“小垛,我給你拿來了,我們的牙齒不好,咬不動!”爺爺慈祥地笑著。手裏拿了好幾個紅富士。葉小垛隻好拿過來一個,啃了起來。
“小垛,小垛瘦了,這上學也怪熬人的,想吃點什麼?對了,家裏還有表叔帶得有那個黑芝麻糊,你餓了,先衝了喝幾包。”奶奶和爺爺一樣,慈祥而又善良,總是把自己認為天下最好的東西讓給孫女品嚐。
“不了,奶奶,我這次從城裏回來,走得匆忙,也沒顧上給你們買點好一點的禮物帶回來,這是我上個月,利用休息時間去賣電話卡,掙得錢,給您二老買了幾雙襪子。”葉小垛說著從書包裏,掏出四雙純棉的襪子給了奶奶。
爺爺和奶奶都非常開心笑了:“我們家小垛長大了,真是懂事多了。會自己掙錢了,我們也老了。想當年 ,小垛小時候,那可真是個潑皮呢!為了鄰居摘自家樹上的一個柿子,就站在籬笆那裏和隔壁的小明吵了一天呢!”
“奶奶,你就會翻老黃曆,誰讓你偏心的,明明是我們家的,你卻偏給他吃,不給我吃,我不生氣才怪呢!”葉小垛笑著揭著奶奶偏心的老底。
“要說明明這孩子也挺聰明的,學了一身的手藝,也餓不著了。人家家裏的樓房也蓋起來了,……。”奶奶絮絮叨叨地說著。
“小燕、小偉他們怎麼沒有回來?”葉小垛問起小叔家的兩個孩子。當年小叔為了要第二胎。罰款罰得特別曆害,結果因家裏窮,唯一能折成錢的便是耕牛,結果被拉走了,其實葉小偉的小名也叫耕牛。
“小燕上高中了,跟你那時候一樣,要補課,回不來,小偉呀,一天到晚不著家,也不知是在上網還是在幹些什麼沒**的事,反正你叔嬸又不在家,管不住他呢!”奶奶笑得滿臉菊花綻放。
“噢,奶奶,您別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也許再大一點他就懂事了呢!”葉小垛安慰著慈祥的奶奶。
來到地裏,小垛看到葉大善人夫婦正在地裏收紅署。
“爸爸,這麼多紅署,賣給誰?有人來收嗎?”葉小垛笑著問從秧子上揪著紅署的葉大善人。
“沒有,我們挖個地窖,窖起來,賣就賣些,吃一些,反正我們全家都喜歡吃紅署,紅署能當飯吃呢!”葉大善人腳手不停地幹著活,笑著說。
“這樣怎麼行呢?十畝地呢,就算窖也隻能窖得了一畝地的,我來想辦法。”葉小垛著急地說。
她跑到網吧,打開供銷網,注冊,馬上把家裏的農作物紅署輸入進去,電話號碼留了下來。
而且葉小垛打得廣告詞也很有意思:大善人牌大紅署,喜獲豐收,綠色食品,絕對可靠,能當飯吃。當官要為民作主,速速來購大紅署,……。
接著給自己所有認識的人打電話,因為做過銷售的人,總會或多或少認識一些人,得到不少信息,告訴他們自家產了多少紅署。
在葉小垛及全家人的努力下,一下子來了不少人要收購葉大善人的紅署,這一年,葉大善人在收入上居然出乎意料地大獲豐收。一些外地來的客商居然開來了卡車一下子就買走了他的大紅署。
“看來,這高科技這新玩意真是厲害啊,小垛,你今年的學費不用愁了。”葉大善人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