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月亮與地球的拉引戰(2)(3 / 3)

歐森寇普的另一發現是,滿月時會導致地球釋放帶磁性能量粒子。科學家認為此現象可能會影響自殺行為和暴風雨等多種事件的發生頻率。

氣象學家過去曾推斷月亮引力會改變進入地球的太空塵數量。例如,要是月亮阻擋住來自太陽的輻射(太陽風),宇宙塵雨現象便可短暫止歇。這樣的影響也許無關緊要,可是我們不該完全忽略。畢竟,在我們一路走來的研究過程中,看到了許多“效應雖小,重要性卻極大”的影響力。

人體內的直流電係統

羅伯·貝克博士(發現精神病院入院者人數和太陽黑子周期的相關性)率先從事研究極其細微的電磁場力工作。他在1950年代開始對波爾(Burr)的發現產生興趣(波爾發現到人體的健康組織與受損組織的電力之間存有差異),於是展開了有關傷口愈合的電力特性徹底研究。在研究之初,他找出了在新組織傷口上的電力變化,並將之稱為“傷口電流”(the ourrent of injury)。後來他也證明出,這些電力變化能協助受損組織愈合和再生過程。此處的電力變化,可能和從前以克利安(Kirlian)攝影法所拍下並被稱為“能量場”者為同一種東西。

貝克博士找出神經組織能發出短暫的直流電力。此種微弱電流可以溯源至環繞著所有周邊神經的神經鞘細胞,以及環繞和協助中樞神經係統(大腦和脊髓)的神經膠多核質細胞(glial)和融合(syncytial)細胞。另外,這些電流也獨立於普通的神經傳導之外。

貝克博士相信,從進化的觀點來看,此一直流電係統先於行動性神經傳導係統而生成,而且前者還可能是後者的母質。從研究所得的繪圖來看,整個有機體內的電力傳導係統路徑,和神經係統架構所走的路徑一致。

根據研究結果,貝克博士提出了神經係統功能與發展的理論。生物體內的電力傳導是一種二體混合式過程。在一方麵,直流電傳導帶動了神經係統器官,和生物體細胞過程的成長與發展。這樣的直流電係統,其具有的特性近似於帶有電晶體半導性功能的類比式運行方式。而在另一方麵,則是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神經脈波所存在的行動性神經係統,而其運作就像是數位電腦。

貝克博士發現,這二大部分的連結位置,就在沿著神經網路間隔上的“增幅節點”(amplifiernodes),透過這些小節點,直流電係統中發生的改變,可以強化或緩和神經傳導。古代和現代文獻中有詳細圖形解說的針灸穴道,正是這些節點的所在。

貝克博士的看法是,人之所以能“感應”環境電磁場的變化,靠的就是這套直流電係統。他說:“這套係統與人體傷害的承受有關,亦即我們所謂的痛楚。它控製著各類組織修複的進展過程,包括骨骼的再生。其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它易於受到電磁場的幹擾。所以我認為連結生物周期和地球磁場周期的一致,就是靠直流電力係統運作。”

當然,我們察覺不出環境對此一係統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仍有無法解釋之處。若貝克博士的理論正確,則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生物羅盤的運作方式。由太陽黑子引發的磁暴對人體健康和行為的影響方式,以及月亮與神經係統的關聯。貝克博士說道:“月亮對生物的影響乃是‘第二階現象’(由於地球一月亮——太陽的排列位置使然),此一影響造成了地球磁場的周期性變化。”

貝克博士的研究,主要來說一直是放在傷口愈合和骨質再生的領域上。他曾經利用微弱電流產生的低密度磁場作為醫療之用。他相信這種簡單方法可以促進傷口的自然愈合過程,類似生物本身電流係統的作用。此發現雖然頗為成功,但貝克博士還是警告切勿貿然廣泛使用,並強調所有可能的後續影響尚未可知。

看不見的電磁場超感應

當貝克博士於1950年代首次發表他的研究發現時,受到了同行科學家的嘲弄。但自那時候起,科學界對貝克博士看法的接受度卻是與日俱增。

同樣地,蘇聯科學家們在相關領域的發現上也一直受到排擠。一則由於美蘇冷戰的緣故,二則由於蘇聯科學家過去所研究的領域皆為多數美國科學家視為不值一談。可是到了現在,世人才開始了解蘇聯科學家累積了豐富的地球物理環境知識。

蘇聯科學家們知道,動植物和人類的生物機能會受到為實驗製造出的電磁場所影響(強度與地球磁場相同)。生物的生長過程則會受到周遭電磁場變化的影響。磁場強度與變化對動植物的細胞結構與生命演化具有綜合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