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因喜歡上這裏的風景,就在這裏修建了這個半山亭。在這裏完成了他幼年時期的學業。”劉子涵繼續看著前麵的山亭的方向說道。
兩人走完彎曲的青石台階。大門上樹立的青石牌坊上寫著幾個大字。隻是已經過了百多年後,上麵的四個大字依舊清晰。“綠雲清苕”四個大字深深的刻繪在牌坊正上方。隻是微微有些遺憾的是旁邊兩根石柱上分別刻著一些字跡,卻並沒有上方的字跡那樣清晰了。
穿過牌坊,兩人才算是真正走進了半山亭裏麵。
“真美。”何若雨站在牌坊裏麵,看著四周古色古香的建築。突然跑到不遠處一套石桌的凳子上坐下。
“景色真不錯。”
“若雨要是喜歡,子涵哪天也找一處清淨之地蓋上這麼一個亭子。閑暇之時跟若雨露天而坐。”劉子涵輕笑著坐在何若雨旁邊的位置說道。
“哼哼,你少哄我。這種地方隻是偶爾品一次足矣。要是常住的話還不悶得發慌啊?”何若雨調皮的吐了吐舌道。
片刻後,兩人又朝亭子裏麵走去,原本看上去寬敞的亭子,等走進裏麵後才發現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空曠。這裏的布置都敲到好處的彌補了空曠的感覺。隨處可見的幾道青石台階上都豎立著一道小牌坊,上麵卻都雕刻著一些楹聯。隻是有的字跡已經十分模糊,需要靠自己的想象跟猜測才能夠解讀出來。
走上一處小台階,一個小型亭子出現在兩人眼前。何若雨歡快的跑進亭子,坐在石凳上麵看著亭子的石柱上的字跡,這些自己並沒有雕刻。都是用毛筆書寫上去的,隻是墨跡已經褪了很多。
“這裏以前是張之洞跟一些文人賞景的時候即興提的一些詞句。當時也沒有雕刻,直接用毛筆書寫在上麵了。後來不知道有多少後世文人來這裏重新填寫,這些詞句才得以保存到現在的。不過現在都是政府專門有請人每隔幾年就重新填寫一次。這也算是政府為了保存這些曆史詞句做的一個貢獻吧。”見到何若雨有些疑惑的看著這些墨水字跡,劉子涵輕笑著出聲解釋道。
再往亭子後麵走了幾步,又是一個彎曲的青石台階,不過這次卻是往下走的。
“若雨,這下麵就是當時張之洞的父親張鍈加初建半山亭時,宴請賓朋,酒至酣甜。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張之洞即興一氣嗬成七百餘字的《半山亭記》的地方。”劉子涵走在何若雨前麵說道。
這裏也是一個亭式的建築,隻是跟往常的亭子不太一樣的是,這個亭子是依附在山壁上建的。而正位的巨大石頭雕製而成的石床後方就是一塊巨大的山壁。中間一處很明顯是經過拋光打磨過的。一排排刻文的字跡看上並不算十分的工整,卻又透著另外一種狂野的潦草。
“萬山輻湊,一水碧瀠,雉堞雲羅,鱗原星布者,興郡也……”何若雨站在巨大石床前,看著山壁上的半山亭記刻文緩緩念叨出來。
“以前隻在書上看過張之洞的這個半山亭記詞,沒想到現在能看到他的真跡啊。”何若雨好半響後才感歎道。
劉子涵聽到之後,不由得有些啞然起來。
“若雨,這是不是他的真跡還沒有考證呢。文獻記載當時他隻是即興題詞而已,並沒有立刻書寫呢。”
何若雨楞了一下,不滿的瞪了劉子涵一眼道:“我家裏有他的一幅真跡,從字跡上看應該沒有錯了。”
劉子涵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想到這妞的背景。不禁也釋然了,對於何若雨為何能夠一眼認出是否真跡也不再懷疑。
“很難想象哦,子涵。當年他才十一歲,就能提出這麼好的詞。”何若雨轉身挽著劉子涵的胳膊道。
“噗噗,你也不想象古代的時候那些人的受的什麼教育。從小就讀四書五經的,讀了6、7年能夠提詞也沒啥大不了。”劉子涵憤憤的說道。
“哼哼,你就瞎說吧。”何若雨在劉子涵的胳膊上輕擰了一下。
隻是劉子涵好像並沒有感覺到疼痛,片刻後又說道:“不過確實是值得讚賞的。很多古人就是而立之年也不定能夠提出這種意境的詞吧。”
“這還差不多。我還以為子涵隻會胡攪蠻纏呢。”何若雨聽到劉子涵的話,微微楞了一下後溫柔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