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古怪的帛書(一)(2 / 2)

四兄弟商量了一下,留下大哥太子誕複國,其他三兄弟戴著司命符帶了一部分族人各奔東西。

太子誕重新集結軍隊向虎方開戰,果然連戰連勝,終於打敗了虎方,恢複了徐國,即位為王,就是徐偃王,此後他一連征服了江淮地區的三十六個方國,成了淮夷的盟主。

開始徐偃王還能遵守和司命的盟約,每年殺一個族人血祭司命符,但他生性仁義,對此舉十分不忍,後悔當時和司命定下的盟約,就不肯再殺族人祭祀了,等於背棄了和司命的盟約。

他向淮水之神獻祭,希望得到幫助,不久他經過淮河邊上的時候,看到一個黑衣人從水中出來,獻上一個木匣,裏麵裝著一張帛書,說參透了上麵的內容就可以破解司命符的魔咒,但他似乎沒參透。

後來他萌生了稱霸的野心,準備統一整個江淮地區與周對抗。但是不久他得了一種怪病,全身癱瘓,不能站立,走路需要人攙扶。而周穆王聽說到了他要謀反的消息,大起九師征伐徐國,同時楚國也趁機從背後襲擊徐國,結果徐國大敗,徐偃王逃到了彭城武原縣東山下。此時他才明白自己毀棄了和司命神的盟約,受到了司命神的懲罰。

他立刻下令傳王位給兒子太子宗,自己戴上司命符,懷揣這那張淮水帛書,讓人把自己抬到東山的一間石室中不食而死,後人把他和司命符、淮水帛書一起葬在東山下,並將此山改名叫做徐山,徐人世代祭祀不絕。

這個故事看上去完全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是徐偃王這個人物是曆史上的確存在過的,《屍子》、《荀子》、《古史考》、《水經注》、《博物誌》等古書中都有關於他的記載,比如《屍子》裏就說“徐偃王有筋而無骨”,就恰恰能和這個故事中說徐偃王因為司命的詛咒而癱瘓不能站立的事情對上茬。周穆王征伐徐國的故事在《竹書紀年》裏也有記載,應該確有其事。那麼,說明司命符在世間存在至少有2800多年的曆史了。

這裏麵還有一件事情不能理解,就是司命神把司命符分給徐偃王四兄弟後,為什麼要讓四兄弟分離,而且分開得越遠越好,這些資料中都沒有說明,讓人莫名其妙。

那張拓片更讓人絕望:那張拓片上有六個方框,呈六角形分布。最上麵一個方框裏刻著一隻模樣十分奇怪的蜘蛛,那蜘蛛的身上有一張麵帶微笑但看上去恐怖陰森的人臉。

第二層是兩個方框,左邊一個框中刻著一個既象人又像獸的小人,長爪、大耳、長臂,右邊一個框中刻著一隻怪模怪樣的好像羊一樣的東西。

第三層的兩個方框,左邊一個框裏刻著一直單腿獨立的仙鶴,右邊一個框裏刻著一直長著翅膀的怪獸。最下麵一個方框最大,裏麵的內容也最豐富:最下麵是一個牛頭,牛頭的額上畫著一個“十”字,牛頭四周跪著四個小人,背對著牛頭,閉目舉手向天,似乎是在祈禱;牛頭上麵是一隻小蜘蛛,樣子和最上麵的那隻大蜘蛛完全一樣。然後從蜘蛛身上生起一團雲氣,雲氣之中站著一個長著翅膀、頭戴羽冠的人,拱立如沉思狀。

每個方框旁邊都有幾個文字,在六邊形的中間是一大段文字。這些文字好像是一種象形文字,風格與甲骨文很相似,但筆畫比較複雜,圖畫的意味更濃,似乎比甲骨文還要原始,我曾經試著把其中一些和甲骨文相似的字用甲骨文對譯出來,但是讀不通,也就是說它根本就不是甲骨文,也不是我所知道的任何一種古老文字。那麼這張圖實際上就是象天書一樣的東西,根本不能破解。

我把這些文字描摹在紙上拿去請教李教授,他是古文字學專家,應該知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