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父子再一次哭作一團,勸不了拉不開,真不知道這爺倆為啥體力這麼好……
好在隨同李淵一起來的還有好幾個心腹,楊霖逮著其中一個叫竇誕的,好像還是他的未來連襟。從竇誕的嘴裏,他終於弄明白了李世民身上到底發生了啥。
李世民生於開皇十七年,因為年幼時有個神棍上門騙錢,忽悠李淵說什麼此子“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由此得名世民。這孩子從小就算個神童,不管習文練武都優於常人,而且聰明果決,小小年紀就頗有豪俠之氣,上至世家貴胄下至販夫走卒他都不吝結交。漸漸的李世民開始小有名氣,不過並不是特別的出挑。
李世民真正的聲名大噪是在大業七年,也就是前年。其時李淵由樓煩太守任上奉調進京,家眷隨後而行。途徑西河郡時,李世民好端端的突然昏厥,連續數日人事不省。連郎中都交代準備後事之際,偏偏禍不單行,悍匪毋端兒部突然來襲,攻破介休縣城,數百賊軍蜂擁撲向李氏家眷暫駐的介休縣衙。就在李家護衛損失殆盡、李淵的愛妻美妾和十幾個子女即將慘遭屠戮和淩辱之際,李世民有如救世主般醒來。他先是點燃後院馬廄裏麵的幾十匹駑馬的馬尾,再尾隨火馬殺出衝亂賊軍大隊,然後一人一馬一槊從縣衙大門一路碾殺賊軍至縣城東門,再從東門殺透重重賊軍直至西門……李世民反複衝殺,毋端兒寨中的二當家白春風、謀主何道人均死在他的槊下,殺進縣城的近千賊軍被他殺死百餘,傷者無算,餘者無不魂飛膽喪,拋下搶來的財帛子女四潰而散。
要知道在此之前,李世民與那些死於賊手的李家護衛們對練,也不過隻能勉強周旋幾十個回合而已。畢竟此時他不過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何至於一病之下,竟判若兩人?
他的變化還不止於此。到東都以後,李世民初入國子監,便能與碩彥名儒辯經論道,所釋經義既不失先賢煌煌大道之義,又不乏令人振聾發聵的獨到見解,尤其是其詠誌而發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言,被大儒王通讚為“引百家之意,成一家之言”而震動士林。而其後他在與前司隸大夫、大詩人薛道衡之子薛收詩書酬唱中,憑借一首“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再次名揚東都,在一片讚頌李世民小小年紀不但才氣橫溢、而且身俱一副傲骨雄心之聲中,也不乏一些眼紅心妒之輩鄙薄這首詩用辭直白淺顯、文氣不足。於是不久之後李世民便在一場文會之上當場口占了一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一出,不但出席文會的百餘才子名士神魂顛倒,連那些專程趕來圍觀、考較、且對這個年少成名的李家小兒不乏刁難之心的文壇宿儒前輩們,也隻能留下諸如“總無可點,自是好”、“天光工影,無複人工”之類的讚歎之辭而甘拜下風。自此,唐公李淵家二郎但有一字流出,隨即東都紙貴,更有人仿曹魏子建才名,稱其為“天下才分一石,世民獨占八鬥”。
文華獨占還不夠,李世民不久後又在教軍場上挑戰年青一代中的武將第一人、年僅十八歲就打遍軍中罕逢敵手的左驍衛小將孫通,僅用三槊便將其擊於馬下,在軍中被傳為“李氏乳虎”。
不過李世民大出風頭的結果,就是皇帝陛下對李家愈發疑心,越看越不順眼。李淵對此憂心忡忡,李世民則毫不放在心上,反而屢次勸諫父親“時勢造英雄”,不甘人下之心表露無遺。
然而當所有人都以為李世民即將大放異彩、成為《桃李子歌》所指的那個應天命之人時,李世民再次震驚世人,不過卻是以一種令人不知是惋惜、還是讓某些人如釋重負的方式——
大業八年七月,李世民正與他的雙生弟弟、一生下來就病歪歪的李玄霸在後花園玩耍,突然旱地生驚雷,整個李府的百餘人口目瞪口呆的看著無數道閃電伴著霹靂巨響、一道道巨大的閃著白光的叉子,狠狠的劈進後花園。幾乎在眨眼間,後花園便成了一片天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