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矛如林盾如山(中)(1 / 2)

就在弓兵千夫長下達拋射命令的同時,盛彥師也發出了他的第一道命令。命令很簡單,就兩個字:“禦射!”

整個方陣頓時忙碌了起來。前排的盾兵們兩兩一組,一個用肩膀扛住沉重的木盾,另一個則拖出一個倒“T”字的支架。這回的支架可比前些天在後山被李仲文破壞的那些粗大得多、也沉重得多,關鍵部位還用鐵箍加強,支架的頂端還有三個包鐵的榫頭,正好死死的卡在了木盾的榫槽中。等扛住木盾的士卒起身之後,比一人還高、重達百斤的木盾此時向後傾斜了二十幾度,被支架牢牢的撐住,高度則變得與常人肩膀平齊。

此時,後排的矛兵們則已經拾起了長矛,高高的豎起,正在有條不紊的整隊。不過轉眼工夫,矛兵們便整好了隊列,橫排仍然歪歪扭扭,縱隊卻齊刷刷的好似條條直線。

長矛如林、大盾如山,就是弓兵不給力。一來訓練時間太短,二來弓的樣式雜亂不一,三來箭支也是輕重不等,所以這輪拋射的效果差強人意。絕大部分羽箭的力道不夠,少量勉強射入大陣的也被木盾擋住。

觀戰的人群中傳來一片歎息之聲,不過經驗豐富的弓兵千夫長並不氣餒,迅速調整了射距和隊列,很快又拋射出一輪羽箭。

在眾人的驚呼中,這輪羽箭準確的落向了對麵大陣的頭頂。隻見盛彥師令旗一搖,前排的盾兵們便一貓腰躲進了傾斜的大盾底下,而後排的矛兵們則將兩丈多長的長木杆子杵在地上,雙手抱著彈性十足的木杆開始劇烈的搖晃,於是削尖的木杆前端便在他們的頭頂上瘋狂的劃著圈子。

一波箭雨從天而降,箭頭位置包裹的布囊劃過空氣發出陣陣的悶響,聽起來就殺傷力十足,不過很快就在眾人的目瞪口呆中,被還在瘋狂劃圈的長木杆子撥打得七零八落、滿天亂飛。少數運氣好的箭支好容易逮到空子落了下來,也在磕磕碰碰間喪失了大部分的力道,即便擊中了矛兵,又哪裏還有什麼殺傷力?

竇琮目瞪口呆,所有人瞠目結舌。整個校軍場上一片寂靜,隻有楊霖笑眯眯的洋洋得意:這可是他照搬的後世瑞士長矛兵的改良加強版,要是連波弓箭拋射都應付不了,那可是不科學滴!

弓兵千夫長還不服氣,又接連拋射了三輪,結果就是充當裁判的房玄齡、長孫無忌和殷開山在一片由長矛組成森林中亂轉了好幾圈,拉出來了三十幾個“陣亡”的倒黴蛋。

竇琮的臉色有些不好看,揮手斥退了還想垂死掙紮再射幾輪的弓箭兵,直接下令騎軍突擊、步軍跟進。

那邊的盛彥師隨即也下達了第二個命令,還是倆字:“禦騎!”

隨即,兩兩一組的盾兵一個衝上前去用肩膀靠住木盾,另一個則用腳頂住了支架後端的橫木。而矛兵們則舉起長矛向前方聚集,陣型開始變得密集而緊湊。

統率八百騎兵的是李孝恭,他雖然年紀不大,實戰經驗卻很是豐富。他並沒有直接下令騎兵加速,而是壓住陣腳緩緩加速,這樣一來等騎兵衝至對麵的陣前時隻能加到中速,要是實戰這樣的打法對騎兵來說就是死路一條。不過今天畢竟是操演,騎兵高速衝擊之下無論哪一方都免不了傷亡慘重,根本沒有那個必要。另一方麵,他對楊霖練出來的這些兵很感興趣,想看看還有什麼變化。

果然,當騎兵們不緊不慢的奔至陣前不到二十丈時,盛彥師又是一聲令下,一片長矛森林頓時就活了。

隻見第一排的矛兵將長矛搭在大盾上,雙手將長矛的後端高高的舉過頭頂,這樣一來削尖的矛尖就大頭朝下的指向了地麵,離地不過三尺。第二排的矛兵如法炮製,隻不過握住矛杆的雙手正頂在頭上,這樣一來矛尖仍然朝下,不過離地四尺有餘。而第三排的矛兵則把矛杆架在了肩上,平平的搭在了盾上,這樣一來矛尖便指向了前方。從第四排開始的矛兵們則將矛杆搭在了前排袍澤的肩上,一個個的俯身塌腰、身子一排比一排壓得低,最後幾排幾乎是蹲在了地上,隻是手中的長矛一層層、一排排層次分明又密絲合縫的鎖死了大陣斜上方所有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