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李淵的小算盤(1 / 2)

榆次城,竇琮盯著剛剛收到的軍令久久不發一語,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他手下的三名千夫長李安儼、楊文幹和喬公山都是世子李建成的心腹,在竇琮麵前自然無所顧忌。為首的李安儼與其他二人交換了一下眼神,才對竇琮說道:“將軍,楊統領似乎對我等唐公舊人不甚信任,剛一來就借故攆走了劉長史和趙參軍、劉參軍等人,還把唐公安排好好的計劃篡改得麵目全非。對我等的態度也是不冷不熱,倒是將長孫小兒、盛彥師和投奔他的楊家舊部視若股肱。而今如此重要之軍機事前未曾透露分毫,事後一紙文書就把我等打發得遠遠的,分明是想排除異己、謀奪唐公基業!將軍,切不可讓他的陰謀得逞啊!”

喬公山也跟著說道:“楊統領令將軍率三千人馬以唐公名義占領晉陽,此事唐公是否知曉?若是唐公不知,是否會影響到唐公的謀劃?若是壞了唐公的大事,我等如何擔得起如此大罪?”

竇琮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他有些煩躁的抬手阻止了李安儼等人繼續喋喋不休,轉身用手撐著城牆,望著天邊升起的一彎新月繼續沉默不語。李安儼三人還想繼續勸諫,但是懾於竇琮之威,隻得耐著性子等著他拿主意。

這時一個名斥候跑上了城頭,大聲稟告道:“啟稟將軍,盛督尉率本部兵馬押解著戰俘在城外十裏處紮營,令屬下前來通稟將軍,明日卯時將在城下與將軍交接榆次城防。”

“盛彥師欺人太甚!將軍,這是楊統領在趕我們走!末將請令前去找楊統領理論一番,就算楊統領不講道理,末將也要將此事稟於唐公分說!”李安儼聞言怒不可遏,大聲叫道。喬公山和楊文幹也不免跟著埋怨起來。

竇琮一雙不大的眼睛朝著三人冷冷的一掃,李安儼等人就趕緊閉上了嘴巴。竇琮對來人淡淡說道:“通知盛督尉,本將明日卯時必在城下恭候大駕。”

隨後他就讓親兵去傳令,全軍收拾行裝,明日一早離開榆次,向晉陽開拔。

李安儼等人還想勸說,卻見竇琮已經頭也不回的走了,隻是背影顯得有些佝僂、蕭瑟。

……

此時此刻,樓煩郡靜樂縣。

李淵的這趟北巡並非臨時起意,確是事出有因,但也不乏他的小心思。

他沒想到王仁恭那裏出了大麻煩。王仁恭奉皇命率兩萬右翊衛府兵北上馬邑郡,出任河東北路行軍總管並掌邊軍事,結果剛走到晉陽他手下的府兵們就不幹了,差點鬧出了嘩變。

大隋十二衛府兵威震天下,但在十二衛中也分三六九等,比如左右翊衛、左右武衛、左右候衛就被稱為內六衛。十二衛中隻有內六衛才有資格駐紮在京師之內(後來是東都),並輪流宿衛宮城,堪稱皇帝的禦林軍,不僅牛氣衝天,而且戰力也是高人一等,堪稱精兵中的精兵。能在內六衛中謀得一官半職的,不是出身顯貴,便是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士,這些人對皇帝陛下忠心耿耿,打起仗來也沒得說,不過不打仗的時候就不好伺候了,動不動就鬧幺蛾子,讓內六衛的主將們很是撓頭。因為這些人不是惹不起,就是不敢惹,而且皇帝還護著他們,事情鬧大了誰都撈不到好。

這幫大爺兵們東征高句麗雖然沒什麼損失,但是因為皇帝瞎指揮把這仗打得灰頭土臉,都是憋了一肚子氣無處發泄。好容易回國了又被打發到河東,他們倒是沒多大意見,畢竟相比別的弟兄隨駕去往江都,河東怎麼說也離老家關中近些。誰知到了晉陽,那個看著老實實則蔫壞的王大總管大嘴一張,才知道弟兄們上當了:此行的目的地根本就不是他們自以為的晉陽,而是鳥不拉屎的鬼地方馬邑!馬邑那是什麼地方?人煙稀少、貧瘠困窘,除了一年四季風沙不絕別的啥玩意都沒有,免不了成天跟那些煩死人的突厥蠻子掄刀子玩命不說,最過分的是還得跟那些他們從來不屑一顧的土包子邊軍一起廝混,而且想回家至少得是三年以後!這讓這幫在京師繁華之地呆慣了的大爺兵們如何受得了?二話不說就去找王仁恭算賬。

王仁恭磨破了嘴皮子,這幫大爺兵們仍然梗著脖子油鹽不進。軟的不行來硬的,行刑的板子都打斷了十幾根,可是這幫老兵痞的屁股早就被粗糙的馬鞍和更粗糲的征塵打磨得近乎刀槍不入,壓根不把挨揍當回事,反而把一直在心頭憋著的那股老火給打了出來,王仁恭都差點挨揍,走投無路之下隻好跑去找李淵求助。

李淵倒是被這起突發事件嚇了一跳,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忙必須幫,就算王仁恭不把他們王家跟隴西李氏的關係委婉的告訴他,他也必須得把王仁恭和他的兵攆到馬邑去。這幫混蛋玩意想留在晉陽享受花花世界?笑話!楊廣那個混球皇帝已經弄來兩萬右侯衛天天蹲在晉陽盯著他,再加上兩萬右翊衛他李淵還在河東混什麼混?還不如乖乖的聽皇帝的話去懷遠鎮看糧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