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忽悠老丈人(1 / 2)

整整一個晚上,楊霖的中軍大帳裏人來人往的就沒斷過溜兒,除了他手下的謀臣武將,宋老生終於也放下了戒心領著人跑了過來。而晉陽的城頭上一會兒縋下來幾個李淵的心腹謀士,一會兒又縋下來幾個河東軍的大將,最後連就地遣散的右侯衛的人也跑進了楊霖的大帳。中軍大帳的燈火直到四更天才熄滅,楊霖頂著倆黑眼圈剛爬進寢帳眼睛還沒閉上,親兵們就衝進來七手八腳的給他頂盔摜甲——幹活的時間又到了。

在晉陽南門城下二裏外,已經連夜搭起了一排大帳篷,楊霖哈欠連天的站在帳前啃著一個沒滋沒味的蒸餅,等著他好不容易湊齊的各路大神前來開會。

卯時剛過,晉陽城南門大開,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帶著裴寂、溫大雅、劉文靜、竇琮等數十人魚貫而出。在他們身後十幾丈外還跟著七八個右侯衛的郎將,滿臉都是充滿著猶疑和戒備之色,直到在那排帳篷前看到了刻意跟楊霖他們保持著距離的宋老生等人,才稍稍放鬆了警惕。

眾人隻是簡單的見了個禮,寒暄了幾句,就默契的按照事先的安排分別鑽進了不同的帳篷,先進行單獨的密談。

楊霖自然是被李淵逮個正著,一進帳篷楊霖還來不及大禮參拜,李淵就迫不及待的湊過來問道:

“賢婿,你如今真的有十幾萬人馬了?”

得,一上來就被這老倌占便宜,賢婿喊得那叫一個親熱,不過楊霖跟人家閨女拉拉扯扯的就差把兒子生出來了,這個便宜也不算白占。可是老丈人下邊的話怎麼聽都是想占便宜的意思,楊霖這個便宜女婿的肚子裏不免有點打鼓。

“這個……阿爺(注1)說得既對也不對。咱爺倆算算哈——原來磨坪山上有四萬來人,小婿還了您三千,又劃拉到一萬多,現在滿打滿算有五萬人。後來小婿在榆次跟高君雅打了一仗,抓到了九千多,投靠過來的雁門邊軍有八千,樓煩、雁門兩郡的郡兵有一萬出頭,這差不多又有三萬人。除此以外就是自願參戰的各地民軍,有四萬多人,據說在樓煩、雁門還有幾萬人等著我們去彙合,剩下的就是運輸糧草輜重的民夫,大約也有幾萬人。這樣算起來,二十萬也有了。”

“這個這個……賢婿不虧大才,短短時日麾下便已經兵強馬壯了,實在是讓老夫自愧不如啊!”李淵興奮的直搓手,嘴裏雖然還在謙虛著,不過楊霖看他那眼神跟餓狼似的冒著綠光,像是打算一口把楊霖吞下去似的。

“哎呀阿爺您真是高看小婿啦!這些兵馬大都是因為小婿打著抗突保家的旗號才彙聚到一起的,一旦把突厥人打跑了或者是這麵大旗倒了,這些人還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啊?誰還把小婿當盤菜?小婿這也就是打腫臉充胖子,逞一時的威風罷了。”

“賢婿此言大謬!”李淵不以為然的擺了擺手,道,“這些人既然落在賢婿手裏,豈能再讓他們跑了?無非是用些收買其首腦、分化其部屬以及相互利用的手段,不難將其收入囊中、為我所用。”

“這個……阿爺深謀遠慮,小婿自愧不如。”楊霖一看老丈人已經明目張膽的要下手了,趕緊奉上馬屁一記,然後話鋒一轉又道,“可是阿爺有所不知,小婿麾下這些兵馬成分複雜,所求各有不同啊!比如那些府兵向來與阿爺的河東軍關係不睦,如今又歸鄉心切,若不是小婿以軍人天職、保家衛國的大義激之,以戰獲自取、戰後重賞的厚利誘之,恐怕早就一哄而散了。再比如邊軍那些鮮卑蠻子向來對我大隋朝廷都是聽調不聽宣,而且貪得無厭、欲壑難填,阿爺又有什麼辦法能使之為我所用?倒是那些郡兵和民軍,阿爺可以想想辦法。”

李淵仔細琢磨了半天,也覺得楊霖說得有理。那些郡兵和民軍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十萬人,而且大多是出身河東本地的良家子,都是最好的兵源,稍加訓練就是一支精銳的子弟兵啊!李淵越想越興奮,竟是不顧楊霖就在眼前,轉頭就想去找那些郡兵和民軍的首領,施展他的分化收買大計。

“哎哎——阿爺稍候!阿爺啊,小婿跟您商量個事。您看,小婿已經把麾下的半數兵馬盡數交給阿爺您了,原來在磨坪山上的那幾萬號人您老是不是就別惦記著了?”

“哦?賢婿這是何意?”李淵一聽楊霖原來在這裏跟他打著埋伏,臉色立刻就變了。

“哎呀呀,阿爺您可別誤會,小婿這也是為您著想不是?”

“為老夫著想?”

“對呀!阿爺您想想啊,那個皇帝老兒對您老一直深懷戒心,別看這會兒跑了個王威,弄不好明天又給您派來個劉威、張威,一準把您看得死死的。所以您手底下的兵,隻能是河東軍,現在可不能把手伸進府兵和邊軍那裏去,否則就是自取其禍啊!就算是河東軍,也得是河東的子弟兵,最好還都是良家子出身,咱大隋朝廷就信這個不是?所以隻要那些民軍願意,阿爺您拉走多少算多少,小婿絕不說半個不字,可您也不能讓我當個光杆大將軍吧?您有了河東軍,又得了民軍,要是再拿走磨坪山的人馬,那您麾下也有小二十萬人了吧?先不說您是不是不想讓小婿活了,就說這二十萬人吃馬喂的,一年半載還湊合,長年累月的您養得起嗎?就算您養得起,皇帝老兒能讓你養嗎?到時候您是插旗造反呢,還是自縛雙手去江都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