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生這一仗是打爽了。他以前雖然沒跟突厥人交過手,卻極度崇拜衛王楊爽,並一直對他的偶像以及後來的楊素隻能擊潰而不能全殲突厥人扼腕歎息,所以他針對突厥人的打法,精心設計出這樣一套分兵合擊的戰術,終於在這一戰中取得成效。雖然斬首不多,但是他始終牢牢把握著戰局的主動權,就是不知道最後誰會被誰拖垮。
他這一追就是幾百裏地,一口氣把突厥人趕到了善陽西北的秦長城附近,都快跑出河東了。這一日剛剛把幾百個被他追得走投無路的突厥人一網打盡,就見西北方向報警的響箭飛的滿天都是,不一會兒就有斥候飛馬來報,西北三十裏外發現大批突厥騎兵,數量不下十萬人!
十萬突厥人?難道是咄吉盯上他、從善陽追過來了?那也應該是從東邊來,怎麼跑到西北去了?
宋老生不敢怠慢,趕緊集結部下,並派出了更多的斥候前去打探消息。傍晚時分消息傳來,原來他碰見的不是咄吉,而是俟弗利。
俟弗利不是一直在關中悶著頭啃五原和榆林這兩塊硬骨頭嗎?怎麼一回頭跑河東來了?這事還要從當初突厥人出兵的時候說起。
“突奸”啟民可汗死後留下了五個兒子,因為擔心這些小年輕沒挨過大隋的揍就不長記性,所以采取了分而化之的辦法,汗位傳給了老大咄吉,卻把最強大的幾個部族交給了老二俟弗利而老三咄苾。老突奸的想法是讓兒子們關起門來窩裏鬥,不管鬥成啥樣突厥還是他阿史那家的,否則萬一這些兔崽子們腦子一抽抽去招惹大隋,弄不好突厥就要亡國滅種了。
咄吉和俟弗利們一開始倒是不負眾望的明爭暗鬥了一番,可是令老突奸啟民可汗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倆兔崽子居然在跟大隋掰掰手腕這件事情上達成了共識,並趁著大隋內亂將這個想法付諸實施。不過在攻擊方向和誰主攻、誰佯攻的問題上倆人還是習慣性的吵了個不可開交。
咄吉雖然身為突厥可汗,可是俟弗利麾下的二十萬鐵騎,是突厥人最精銳的力量,咄吉就算把老弱病殘都算上,也湊不齊這麼多人馬。所以俟弗利理直氣壯的要求率部進攻關中方向,而把河東丟給了他大哥咄吉。
誰都知道關中是大隋的精髓所在,就算北邊的幾個郡偏僻些,那也比河東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有油水得多,所以早早就被俟弗利盯上了,並且放言如果咄吉不答應,他就不陪他大哥玩了,領著他的人馬繼續回草原放羊去。
咄吉拗不過俟弗利,又擔心俟弗利犯了牛脾氣讓南征一事雞飛蛋打,隻能忍氣吞聲的帶兵去了河東。沒想到咄吉因禍得福,在河東打得順風順水,一口吞並了定襄不說,大半個馬邑和雁門也落入其手,相反倒是俟弗利那邊啃上了硬骨頭。關中不比河東,那是大隋的發跡之地,又有楊廣的親孫子代王楊侑坐鎮,俟弗利剛一冒頭,楊侑就調兵遣將,跟突厥人硬懟到了一塊。
關中名義上的主將,左驍衛大將軍、關中捕盜大使屈突通不務正業的跑到東都裝病去了,不但帶走了左驍衛的大軍,還捎帶著把當地的郡兵也拉走了個七七八八。不過自古精兵出秦地這句話可不是吹的,大隋十二衛府兵中將近一半出自關中,即便普通百姓也大都是武勇之輩,更何況這一仗還是為了保鄉衛土?所以楊侑一聲令下,不到一個月工夫就募集了八萬大軍,並迅速的經朔方直出五原、榆林,頂住了俟弗利的猛攻。
而且駐守關中北疆的五原、榆林、靈武等郡的邊軍也不像河東那樣,盡是一群被大隋當後娘養的散兵遊勇。早在楊堅在位之時,大隋就有計劃的將關中內地的百姓遷移到北三郡屯墾實邊,並非常重視當地的國防設施建設。所以五原和榆林的守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一來是保家衛族士氣高昂,二來援兵也及時趕到,所以把幾座大城守得風雨不透,讓突厥人死傷狼藉。
這下俟弗利可遭了罪嘍。隋人堅決的實施堅壁清野戰術,幾乎將所有的人口和物資都集中在了城池裏,他連粒糧食都搶不著,那幾座城他又攻不下來,一時間進退兩難。要是這樣下去,等到隋人大舉增援開始反攻,他就隻有空著兩手回竄老家一條路可走了。勞師遠征又一無所獲,不光是來年怎麼過沒了著落,更會大大折損他俟弗利的威望,還怎麼跟咄吉爭奪汗位?
而且咄吉的態度也很奇怪。這家夥走了狗屎運,在河東不但搶了大片的地盤,而且收獲頗豐,光是牧奴就抓了好幾萬,財帛物資更是搶了不計其數,聽說咄吉這家夥的寢帳裏就多了上百個花溜溜的漢人大姑娘。可是咄吉卻來信說形勢不妙他準備跑路了,這是什麼情況?他俟弗利跟隋人打得頭破血流還沒叫苦呢,咄吉那邊順風順水的怎麼還準備開溜?莫非這個家夥在搞什麼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