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咄吉的內心對他老爹充滿了幽怨——你說這老家夥閑著沒事多去放放羊、打打獵多好?有利於身體健康還能放飛自我,可他偏偏非得成天鑽進寢帳裏幹些羞羞的事情,還給他生下來一堆弟弟。生下一堆弟弟也就算了,可是現在看來,除了那個剛斷奶沒幾年的叱吉,剩下就沒一個能讓咄吉省心的。
大弟弟俟弗利就不用說了,這貨自打從他娘肚裏竄出來就開始跟咄吉不對付,咄吉從大葉護變成了始畢汗隻會使俟弗利的眼珠子越來越紅,而不會讓他有任何敬畏之感。這回他在關中啃上了硬骨頭,啥便宜沒占到反倒崩碎了一口牙,可是他沒膽子去跟隋人死磕找回場子,反倒是一溜煙跑到河東,非說咄吉陷害他,讓咄吉賠償他的損失。這些天俟弗利一直圍著咄吉吵鬧不休,幸虧咄苾及時跑回來了,這才咄吉鬆了一口氣。
話說咄苾被楊廣招去參加了東征軍事觀察團,結果兵敗之後就被取消了貴賓待遇,還強行把他拐到了江都。這一路上風餐露宿不說,一個被塞外的風雪磨礪得皮糙肉厚的突厥漢子,竟然被江南之地綿綿軟軟的杏花煙雨折磨得奄奄一息,差點因為水土不服丟了性命。好容易皇帝又要二次東征了,結果又在宇文化及的一場叛亂中化為了烏有,不過對於咄苾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終於被心灰意懶的皇帝放回家了。
可是咄苾一回到家就炸毛了。為啥?因為他的幾個兄弟趁他不在家,把他的部眾、牧場、牛羊幾乎瓜分一空不說,連他的幾個頗具姿色的小老婆都不見了蹤影。咄苾這個氣呀,二話不說就往南邊跑,去找他的兄弟們算賬。
也算俟弗利倒黴,當初瓜分咄苾的時候,他大哥咄吉心黑手快,人口牛羊幾乎都讓他搶去了,撲了個空的俟弗利隻好拿幾個弟妹出氣——反正他也惦記好久了。可是這回咄苾第一個就盯上了他,還在他的寢帳裏發現了自己失蹤的小老婆,這還有個好?俟弗利和咄苾一個逃一個追,好幾天沒露麵了,讓咄吉突然覺得空氣如此新鮮,生活如此美好,要是世界上沒有兄弟這種生物,簡直就是天堂啦!
可惜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俟弗利和咄苾不但完整無缺的回來了,而且還盡釋前嫌,一起來找咄吉的麻煩。以前就是這樣,俟弗利和咄苾從小就一夥,而咄吉與他的小跟班步利一幫,可是步利這個渾球跑哪去了?
葫蘆口一戰,步利的五萬大軍除了死翹的,大都成了俘虜,但是也有對咄吉忠心耿耿而且不怕死的逃了回去報信。咄吉初聞這個噩耗如五雷轟頂,接著就是不可置信。突厥人跟隋人的仗沒少打,雖然基本就沒贏過,雖然一次被弄死十幾萬突厥人都快成隋人的最低消費了,但是讓人家全殲的記錄卻是從來沒有過。畢竟拚謀略咱們沒隋人腦子好,拚勇氣咱們沒有隋人膽子大,拚武力咱們沒有隋人本事高,但是逃起命來隻要膽小馬快就足夠了,這要是還逃不過隋人幹脆也別活了,自己抹脖子算了。步利就算是再沒出息、再沒主見、再沒本事,或者幹脆就是慫包一個,但是他還能慫出個前無古人來?
咄吉不信,派出大票的探馬遊騎去尋找步利的下落。結果派出去的人手還沒回來,步利的親筆信就到了。步利在信上說,這次隋軍的主將是殺人魔王、突厥人克星楊素的孫子,這位楊將軍通過步利向咄吉提出以下條件:立即釋放所有被擄掠的漢人,歸還搶掠的財產;懲辦戰犯,以戰馬五萬匹、牛羊三十萬頭作為賠償;立即退出所有被占的大隋領土,並保證日後絕不踏足大隋領土半步。在突厥人滿足了上述條件之後,步利和其他數萬被俘的突厥人才會被釋放,否則將被統統斬首。
咄吉還是不信,這回不光是咄吉不信,連俟弗利和咄苾也不信,尤其是咄苾。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咄吉和俟弗利,隋人最好虛名和虛榮,甚至對此癡迷到了愚昧的地步。在東征一役中,隋人的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之名,下令隻要高句麗人投降,隋軍就不得繼續進攻。結果遼東城的守軍每到支持不住的時候就立即宣布投降,這時哪怕是已經衝上城頭的隋軍也不得不按照皇帝的命令撤出戰場,於是高句麗人立刻收複失地繼續頑抗。如此反複數次,隋軍死傷累累,隋人卻仍不改悔,其迂腐可見一斑。而且隋人中間一直流傳著殺俘不祥、不得善終之說,比如秦將白起坑殺趙兵四十萬,結果身死族滅;楚霸王項羽坑殺秦兵二十萬,最終兵敗自刎;漢將霍去病殺俘上萬,結果盛年暴卒而且絕嗣無後;北魏拓跋珪殺降卒五萬,最終落得個被親子所殺的下場。如今那個姓楊的雖然手握數萬突厥青壯的生死,但是依著隋人一貫死要麵子的秉性,別說統統殺光了,弄不好這幫家夥在戰俘營裏吃得比在家裏都好,樂不思蜀了都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