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吉回到大營第一件事,就是讓人趕緊去找身兼他的後媽、可敦和大隋公主的楊樂(義成公主的名字史無所載,隻得杜撰——作者注)。他一個月前就因為心憂隋人的反擊而派人去請楊樂想辦法,可是過了這麼久還是音訊皆無,不免有些著急。
咄吉今年三十一歲,甚至比他的前後媽楊樂還大了三歲。他清楚的記得在他十七歲的那一年,那個始終看突厥不順眼的安義公主鬱鬱而終,於是他的父汗又從遙遠的大興城給他帶回來一個新的後母。十七歲的咄吉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滿腦子裝的都是如何去追逐那些壯實豐滿的牧羊女,這時候他見到了那個剛滿十四歲,瘦弱得像隻被媽媽遺棄的羊羔一樣的小姑娘,也就是他的新後母。十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咄吉已經忘記,唯獨沒忘的就是當時那個小後母的眼睛,他第一次在一個女人的眼睛裏看到了一種叫做柔弱的東西,第一次發現原來女人是一種需要男人愛憐和保護的生物,而不像那些粗壯的牧羊女一樣,隻需要征服就行了。
從那天起,咄吉的心裏就住進了一個被隋人稱作義成公主,被突厥人尊為可敦,但是對他來說隻是叫作楊樂的隋人女子。作為他的父親啟民汗的長子、突厥人的葉護,咄吉已經是突厥汗位的法定繼承人,他清楚的知道,一旦父親死去他需要繼承的不僅是汗位,還有父親的妻妾,其中當然會包括楊樂。
按照草原民族的傳統,在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前提下,兒子可以繼承父輩的女人,弟弟可以再娶兄長的妻妾。這種繼婚製一直被中原人所大加詬病,認為這是道德淪喪、扭曲人倫,其實這一習俗的養成,正是草原民族特有的生存環境導致的。一方麵草原上自然環境惡劣、生存條件艱難,失去了男人保護的孤兒寡母很難存活下來。親朋好友可以救急但是不能救窮,但若是子侄輩或是兄弟繼承了這些女人,就必然要承擔養活她們的義務,在草原民族看來,這種做法對這些女人來說實際上是一種救助和施舍。另一方麵,草原民族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的繁衍異常艱難,而能夠生育後代的女人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寶貴的財產。漢家女子死了丈夫為其守節、主動放棄了繼續生育的機會這種事,在草原人眼裏是不可思議的,為了生育後代、延續自己的血脈他們可以不擇手段,迎娶後母或是兄嫂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咄吉當然更不會有心理障礙,他甚至天天詛咒那個老不死的趕緊騎馬摔斷脖子、打獵被熊拍死、作戰讓人砍死……好讓他能名正言順的跟那個夢中的女神一親芳澤。可是他等啊等啊,一直等得那個青澀得如同初生柳枝一般的少女,變成了一個身體圓潤婀娜得如同蜜桃樣誘人的少婦,還跟那個老不死的生了一個小王八蛋叱羅……一直等到了第十個年頭、咄吉覺得再等下去他就要殺爹篡位了的時候,老不死的終於蹬腿了,咄吉得償所願,把楊樂從後母變成了可敦。
此後的日子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咄吉一定會選擇“春風得意馬蹄輕”。大權在握,美人在懷,而且楊樂還不負眾望的終於給他生出了兒子,咄吉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咄吉當然不滿意。人的欲望就像野草,隻要吸飽了水就會瘋狂無度的生長,當咄吉在草原上已經無欲無求了以後,他的目光就伸到了南方。
在這個問題上他和楊樂發生了嚴重的衝突,苦勸咄吉無果的楊樂甚至一怒之下跑到了幾百裏外的一個小部落過冬,不肯見他。咄吉執意出兵後發現情況不妙,第一個念頭就是找楊樂想辦法,除了因為她特殊的身份之外,更是因為他已經不習慣沒有她的日子了。
可是一個多月過去了,他派出去的信使就算是爬也該爬回來了,為什麼他的可敦卻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令咄吉朝思暮想的楊樂,此時卻恢複了她大隋義成公主的身份,出現在了討奴軍的大營中。
楊霖行險以突厥戰俘為質,詐住了咄吉,使其不敢貿然進攻,手段雖然有些上不得台麵,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若是兩軍真刀真槍的幹一場,隋軍的贏麵不超過三成,讓人家一戰擊垮、擊潰甚至消滅的幾率卻不小。不是隋軍現在變弱了,無論是府兵還是瓦崗內軍,甚至燕雲輕騎和幽州邊軍的實力也不弱於大隋鼎盛時期的強軍;也不是大隋的名將絕種了,就拿討奴軍來說,無論李淵還是徐世績都是戰功赫赫,楊霖雖然草包但也有一肚子壞水,無敵猛將如李玄霸、雄闊海、王伏寶等更是數不勝數;更不是隋人沒了武勇之心、彪悍之氣,起碼這二十多萬討奴軍大都是自願前來跟突厥人一決生死的。那為什麼之前的楊爽、楊素能以少勝多,擊敗幾倍甚至十幾倍的突厥人,而如今雙方兵力相當,隋軍卻連維持個對峙的局麵都很吃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