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搶班奪權(1 / 2)

楊霖的傷勢並無大礙,就是失血過多。李淵從晉陽帶來的名醫千叮嚀萬囑咐要他一定安心靜養,若是再撕裂傷口,就是神仙也難救他那條右臂了。

於是楊霖被關了禁閉,在後帳裏邊被一大群郎中和他的大小老婆們看得嚴嚴實實,哪裏都去不得,更別提升帳商議軍事了。

可是跟楊樂約定好的事還得辦,而且兩日後就是跟咄吉的約定之期,大事小情堆得比山還高。而且堯君素可是皇帝陛下親自任命的正議大夫、右備身府折衝郎將,這會兒大駕光臨怎麼也得跟大夥見一麵不是?所以擂鼓聚將、共議大事這一套是免不了的,隻是大夥不許楊霖參加就是了。

聚將鼓一響三通,三通鼓盡而不至者,砍腦袋那是沒跑的。所以鼓聲還沒停,討奴軍上下不管分屬於哪個係統的、凡是有資格參與中軍議事的大小將領就都到齊了,在大帳中按序站定。

因為討奴軍這個大雜燴的屬性,裏邊有官兵有反賊還有老百姓,所以座次的安排就很敏感。按照大家事先約定好的順序,主將位有三,楊霖作為討奴軍發起者和主持者當仁不讓的位列正中,因為擔心跟一群反賊牽扯不清而被皇帝秋後算賬的李淵和宋老生很謙虛的位列其兩側。後來瓦崗等地的援軍趕到,而且又都是些不知道謙讓為何物的主兒,所以又在李淵和宋老生的兩邊加了三張坐席,分別坐上了徐世績、宋正本和羅壽。

這會兒等眾將都到齊了,大佬們自然才肯露麵,李淵等人都紛紛安坐了,宋老生和堯君素才走了進來。老宋剛打算讓人給老堯安排個位子,卻見堯君素卻連個彎都不拐的直接坐上了位於正中的、原屬於楊霖的主將位。

眾人見狀一片大嘩,尤其是楊霖的部將這下子都不幹了。這個姓堯的死老頭子一露麵就把楊霖弄了個半死不活,雖然這事要怪他們的那個不靠譜的主公自己缺心眼,可是幫親不幫理曆來都是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自然不會對堯君素有什麼好感,沒在營門口揍扁他已經要歸功於人品和素質了,這會兒眼見他公然占了楊霖的位置、赤果果的想要搶班奪權了,哪裏還按捺得住?脾氣暴躁的已經一邊叫罵著一邊擼胳膊挽袖子準備揍人了,就連房杜等老成之輩也忍不住大聲嗬斥了起來。

宋老生一看徐世績、宋正本等人都已經拂袖而起,李淵也眉頭緊皺麵色不虞了,趕緊出來打圓場道:“堯郎將初來乍到,不知我軍慣例,你等稍安勿躁!克恭兄(堯君素表字查不到,此為杜撰——作者注),楊將軍乃是我討奴軍公認的主將,雖然此時傷重不能履職,但此位為其專設,不宜易主,老夫為你另設一位如何?”

堯君素漠然坐視著中軍大帳內的一片紛亂,兀自巋然不動。聞得宋老生的勸說,他隻是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問道:

“討奴軍中的兵馬雖然來源各異,可是在座諸位是否自認隋人?向突厥人打出的可否是我大隋的旗號?”

眾人聞言一愣,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堯君素繼續追問道:

“楊郎將是陛下親任的通議大夫、右備身府驍果軍果毅郎將,堯某為行程所阻來得遲了,卻不知楊郎將是否已經接旨任職?”

那道給“義民”楊霖加官進爵的聖旨是從江都傳到東都的,傳旨的宦官當然知道這其中是怎麼回事,哪裏敢跑到河東來找楊霖這個大反賊來找死?所以在東都找了個借口扔下聖旨就溜之大吉了。東都那邊也覺得這道聖旨實在是異想天開,既不靠譜又不著調而且丟人,所以隨便找了個信使就把這個燙手山芋甩給了晉陽。然後留守晉陽的李建成繼續接力,又甩包袱似的扔給了他老爹,李淵覺得楊霖跟皇帝有殺父之仇、滅族之恨,連姓氏都給改成了惡心人的“梟氏”,這仇結得是無論如何也解不開了,楊霖怎麼會看不出這是皇帝拿他當槍使、用點小恩小惠打發他?所以他也沒指望楊霖能接旨,就順手把那卷子黃綾聖旨當破抹布丟給他。楊霖拿過來那玩意很稀罕的翻來覆去瞅了半天,便小心翼翼的交給李蔓珞讓她收好,說這東西留著傳家,過幾百年應該會很值錢……

這到底算不算楊霖接旨了?李淵傻傻分不清,眾人也弄不明白,一時間又來不及去問楊霖,於是都呆在了當場。

“如此說來,楊郎將就是已經接旨了?本將身為陛下親命的正議大夫、右備身府驍果軍折衝郎將,乃是楊郎將的正職上官,如今前來上任並接手軍權,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