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宇文家奴的野望(1 / 2)

楊霖一穿到這個世界,啥都沒整明白就被追殺,要不是那位自號“宇文家奴”的宇文成乾帶著一票世家子弟相救,恐怕早就和小七一起喪命於隋將王子通之手了。這幫紈絝對楊霖雖有救命之恩,但是卻十分瞧不起他,碰了麵也是鼻孔朝天牛氣得很,所以楊霖也沒跟他們打過什麼交道,隻記得一個叫獨孤容學的對他還算客氣,沒想到這會兒找上門的偏偏就是這位老兄。

獨孤容學二十多歲,長得文質彬彬,一表人才,離著老遠便向著楊霖遙遙一揖,大笑道:“昔日朝邑一別不過數月,安小兄就變成了楊世兄,世間事變幻無常莫過於此,某家當初有眼不識泰山,還望世兄莫要見怪才是!”

不管獨孤容學來意如何,單憑一場救命之恩,楊霖就必須承他的情,所以他雖然心中狐疑,卻仍然滿麵熱情的將獨孤容學迎入大營,大排酒宴盛情款待。

獨孤容學也是個妙人,何況身為世家子弟這種應酬答對正是其所長,很快便與楊霖的一眾手下混熟了。尤其是聊起當初在大河畔的楊霖與王子通那一戰時,更是妙語連珠,將當時的場麵描述得活靈活現,對楊霖一刀砍瘋衛明成更是不吝溢美之詞,說得快把這事忘光了的楊霖臉皮都有些發紅,房杜等人更是麵麵相覷,簡直不敢相信他們主公還有這麼威武的時候。這話也就是獨孤容學說的,要是換個人早被他們一頓大巴掌扇翻在地了,因為這些世家子弟盡管毛病一大堆,哪怕是敲寡婦門挖絕戶墳這種缺德事可能都沒少幹,但是敢作敢為、不說瞎話可能是他們唯一的長處,哪怕他們這麼做唯一的原因是丟不起這個人。

不過他們還是難以置信。要說那衛明成也是小有名氣,在年青一代中算是一員猛將,就算是李仲文、邱師利這樣的成名武將也不敢說在幾招之內就能將其拿下,更何況這個空有一身蠻力、就會輪著根棒子瞎劃拉的楊霖?不過在生死一戰中懷裏還抱著一個大美妞這種事倒是非常符合楊霖那極度不靠譜的作風……麵對眾人的質疑,獨孤容學信誓旦旦,還說那衛明成如今整日瘋瘋癲癲,成了與“宇文瘋子”並稱的“衛傻子”,在大興城幾乎無人不知,一打聽便知他所言不虛,又由不得眾人不信。於是乎在大家夥眼裏,楊霖這個行事總是出乎意表的家夥身上,又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

不過楊霖此時卻發現了一點異樣:平日裏跟他形影不離,就連他處理軍機和接待外使都賴著不走的瓦崗眾將,不管是徐世績還是柴孝和,自從獨孤容學一出現不見了蹤影,似乎在躲著什麼……

酒酣宴罷,獨孤容學不出所料的要求與楊霖單獨談談。待眾人散盡,他便單刀直入的問道:

“楊世兄可知容學此來何意?”

楊霖斟酌了一下,試探的問道:

“小弟在河東時曾聽聞邗溝之變,不知宇文兄近來可好?”

楊霖說的邗溝之變,便是指宇文化及的那場叛亂。這場叛亂把隋帝楊廣禍害得不輕,妻子離散、損兵折將還算小事,二次東征也因此未曾發動便告夭折,更重要的是成了驚弓之鳥的楊廣幾乎就此放棄了對全國的統治,縮到東南一隅當起了守家之犬。不過曾權傾朝野的宇文世家也因此幾乎毀家滅族:宇文述被斬,宇文化及據說逃到了東萊,宇文士及不知所蹤,就剩下個留在京師的宇文智及,也不知道被砍了沒有。按這個道理,身為宇文世家在關中一支的族長,宇文成乾應該也沒什麼好下場,所以楊霖才有此一問。

“嗬嗬,讓楊世兄費心了,雲逢兄如今在京兆過得神清氣爽,威風更勝當年啊!”

“哦?此話怎講?”

“邗溝之變後,雲逢兄自縛雙手,麵見代王殿下請罪。代王殿下感於雲逢兄忠義,非但未予降罪,反而擢升其為金紫光祿大夫,繼左翊衛大將軍兼京兆尹,統禦關中諸軍。嗬嗬,現在雲逢兄在關中,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哦?既然如此,那智及世兄應該也是無恙了?”

“那是自然,子陵兄繼許國公之位、開府儀同三司。不過子陵兄嘛,更願意流連煙花柳巷之中,對於國事向來是不大理會的。”

這下就全明白了。

代王楊侑是已故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隋帝楊廣的親孫子。楊昭為楊廣留下三個孫子,楊廣最喜長孫燕王楊倓,走哪兒都帶在身邊,自從他東征起,就讓另兩個孫子分別坐鎮京師和東都。楊侑是皇孫不假,坐鎮京師掌控關中也不假,可無論是開釋宇文兄弟還是讓他們繼承宇文述的爵位與官職,都隻能是皇帝才有權一言而決之的事情,楊侑如此越俎代庖簡直是形同謀逆,可是你覺得楊侑這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就算再膽大包天、再能胡鬧,他能幹出來這種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