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堯君素的選擇(1 / 2)

話說楊霖他們自從渡過了黃河,就一直在東都所在的河南郡內大搖大擺的武裝大遊行,按說這裏現在是大隋所能控製的為數不多的要地之一,就算屈突通被揍得再慘,怎麼說手下也有十多萬大軍,稍有點軍事常識的都不能將其全塞進東都一座城池裏。如今雖說偃師失守,澠池也一度被徐世績占領,但是東都畢竟是群山環繞、六水並流的險要之地,易守難攻之處數不勝數,可楊霖他們一直溜達到了新安,才好不容易遇到了一股大隋巡兵。而且這幫家夥離著他們老遠就掉頭逃竄,然後新安城的四門緊閉、警號此起彼伏,戰戰兢兢的躲在城裏等著挨揍。

楊霖現在哪有心情跟他們較勁?而且就算他抽了瘋想攻城,徐世績他們也不答應,現在他們一心一意的要把楊霖拐去滎陽,生怕他打東都的主意然後據地自立。於是楊霖與瓦崗的大軍一路繞城而過,走得倒也太平。隻是在途經東都的時候,守軍發現這支隊伍中老弱婦孺不少,而且財帛輜重甚多,就派出了萬餘兵馬殺出城外準備打個劫,結果不等楊霖有所動作,徐世績的本部兵馬就氣勢洶洶的迎了上去。結果那些想占點便宜的大隋官兵一看到打著徐字旗號的瓦崗軍,連個屁都不敢放掉頭就跑,溜回城裏就繼續閉門不出了。

不一日大軍來到了金墉關下,這回可繞不過去了。要說汜水關是東都的外門,那麼金墉關就是東都的內門,想從東都以北直奔滎陽,金墉關就是必經之地。要想繞過去也行,想當初徐世績潛行數百裏奇襲澠池,就是拋棄了輜重,親率兩萬悍卒鑽進了茫茫邙山,爬山涉水的足足折騰了三天三夜才繞過了金墉關。不過這事也就是瓦崗軍能幹出來,換成楊霖就不行了。他的麾下號稱十多萬人馬,其實有一大半是在河東、河南到處劃拉來的匠人、農戶以及難民,更別提還有上萬無家可歸的大姑娘,就算這些老弱婦孺都是苦出身,爬邙山就算走得慢點也能走得過去,可是輜重什麼的咋辦?楊霖在河東四處打劫,不管是官府、老丈人還是突厥人統統沒放過才攢了這點家底,還指著靠這點本錢過日子呢,哪能像人家瓦崗軍那樣財大氣粗的說扔就扔?所以看來金墉關這一仗就算不想打也得打了。

可是等他們來到金墉關下,卻見關門大開,關下一左一右排開兩路兵馬,一路看旗號應該是隋軍,個個刀出鞘箭在弦,不光對著楊霖他們全神戒備,有一半的刀槍還指向了身側的另一路兵馬。

那一路兵馬人數要少得多,隻有三千人左右,為首一員大將麵如重棗,美髯垂胸,穿鸚哥綠戰袍,使三停刀,騎棗紅馬,宛若關公再世。他眼見楊霖在徐世績和柴孝和的陪同下策馬抵近,便將大刀掛在鞍轡旁的得勝鉤上,抱拳施禮道:

“瓦崗軍許王駕下右威侯大將軍、內軍驃騎王宣王君廓奉許王鈞令前來迎候世子大駕。”

楊霖看著王君廓覺得挺好玩--好像自從三國之後,凡是使大刀的武將都愛玩cosplay,而且一定要留大胡子穿綠袍騎紅馬,不管長個啥臉色都弄得“麵如重棗”,也不知道有沒有化過妝……反正都是一副關於關羽他孿生兄弟的打扮,可見關羽的“武聖”之名真不是吹的,真是擁躉永不絕,粉絲遍天下啊。

徐世績見楊霖一臉好奇的對著王君廓打量來打量去,就是不說話,還以為他心有疑慮,連忙解釋道:“王將軍確是我瓦崗大將不假,世子無須憂慮。”

楊霖一聲不吭,還把王君廓打量得一臉尷尬,一張大紅臉都有了發黑的趨勢,也覺得不妥,趕緊接茬道:

“嗬嗬,小弟並非懷疑王將軍,隻是這金墉關號稱東都鎖匙、堅不可破,而且小弟看這守軍尚在,並無廝殺之像,王將軍是如何破關而出的?”

楊霖終於開口了,王君廓如蒙大赦,連忙解釋道:“世子有所不知,這金墉關雖險,但以我瓦崗軍之威破關不過是易如反掌之事,隻是難免有所損傷,更會耽擱世子的行程。故此我家主公遣軍師王儒信與金墉關守將商議,以王軍師為質,換取金墉關開關一日,放世子一行過關。”

“哎呀呀,為了小弟就讓王軍師身處險地,小弟真是羞愧無地。隻是若我等過關之時守軍反悔,則我軍豈不是自投羅網?”

“世子放心,隋將膽小且貪婪,王軍師贈以大量財帛,並保證瓦崗軍兩年之內兵鋒不抵金墉關下,他們如何受得如此誘惑?更何況我瓦崗數萬雄兵集於汜水、偃師一帶,距此不過數十裏之遙,他們若敢反悔,頃刻間便是關毀人亡的下場,量他們也沒長出這副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