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默契(1 / 2)

楊霖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原滎陽太守府、也是他現在的混事王府裏邊奮筆疾書。

自從在滎陽站住了腳,他就讓手下這幫心腹文武們趕緊把家眷都搬過來。這一方麵是他打算把滎陽當根據地,用不著再東跑西顛了,另一方麵隨著楊霖最近一通折騰,手下的重臣們也跟著聲名鵲起,像房玄齡、杜如晦、祖君彥等人再把家眷留在東都就不怎麼安全了。這幾天家眷們陸續趕到滎陽,楊霖幹脆就給大夥放了假,統統回家去陪老妻愛子,他自個兒倒是難得勤快的值起了班。

他正在王府裏百無聊賴的胡亂批複著公文,熱鬧就來了。先是江都回信了,所以楊霖有幸又見著一回聖旨,不過這回皇帝楊廣沒跟他假客氣,而是臭罵了他一頓。不但襄城、淯陽、南陽這三塊地方一個也不給他,還說什麼以軍治民乃是禍國亂政、滅國之相,要不是離得遠夠不著,非得一刀剁了他的腦袋不可。最後連滎陽都不讓他安生呆著,詔令楊霖即日發兵,滅翟讓、誅李密,從滎陽一路佛擋殺佛神擋殺神的殺到江都,接應聖駕還京。

這可不是楊霖第一回接到聖旨了。上回在河東他就接到過一回,那陣兒他還樂顛顛的把聖旨交給李蔓珞讓她仔細珍藏,打算千百年後讓後世子孫發筆橫財。不過今時不比往日,楊霖腰杆硬了口氣壯了,更何況還白挨了皇帝一頓臭罵?他當即暴跳如雷,讓人把那個傳旨的倒黴宦官拉下去胖揍一頓,又氣急敗壞的想把聖旨扯個稀碎,可惜這玩意不僅金貴而且很結實,他扯了半天愣是沒扯動。

不過這道聖旨裏邊還夾著件私貨,那就是內史侍郎虞世基寫給楊霖的一封私信。在信中虞世基對於楊霖搶地盤的行為表示理解,並對楊霖一直打著大隋的旗號而沒有一頭投進瓦崗賊的懷抱表示了讚賞。等好話說完戲肉就到了,虞世基告訴他皇帝陛下現在在江都呆煩了,打算還京,可是單憑江都方麵的力量很難衝破各路反賊的重重阻截,必須由江都和東都兩方麵共同行動,東西並進夾擊瓦崗賊方可功成。不過虞世基非常擔心楊霖和屈突通因私仇而無法合作,所以想協同作戰的話,二者必換其一。不過在虞世基看來,楊霖現在對大隋來說就是個屬大爺的,一旦惹翻了扔下大隋的旗號人家還是混事王,根本得罪不起,所以隻能把主意打在相對老實的屈突通頭上。

楊玄感和宇文化及的先後叛亂,讓楊廣對於掌兵大將們的信任盡失,這也是他取消東征、遣散府兵,並把各路大將軍解除兵權、弄到身邊嚴加看管的主要原因。現在皇帝還算信任的將領,也就剩下張須陀和王世充了,尤其是王世充。邗溝之變千裏奔襲,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趕來救駕,終於從宇文化及的手裏救下了皇帝,之後突襲廬江郡趕跑了杜伏威,又在下邳、彭城一線力阻李密不得東進,可以算上是功高蓋世,被楊廣稱作“中興之臣”。所以虞世基就打算把王世充秘密派到東都來頂替屈突通,這樣一來張須陀帶兵從江都往西打,王世充帶兵從東都往東進攻,加上楊霖的協助,以期殺出一條血路,護送皇帝回京,重振大隋聲威。

虞世基說得好聽,可別人不知道王世充,楊霖就算再孤陋寡聞也知道這貨就不是隻好鳥,不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而且氣量淺狹、生性多疑,在前世就曾弑主自立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身首異處的下場。現在的東都守將屈突通雖然也不好對付,不過這老頭比較優柔寡斷,心不夠黑臉不夠厚,相比王世充這麼個梟雄人物當然好欺負得多,楊霖哪舍得把他換走?

再說楊霖就算拿腳後跟想也能想明白,現在皇帝之所以還得對他哄著勸著,就是因為楊廣這老兒被堵在了鄉下回不了家,要是讓這老貨回了京再抖起來,估計第一件事就是來取他的腦袋。楊霖又沒活夠,哪能讓皇帝心想事成?要是他真往回打,就算翟讓和李密這倆笨蛋堵不住,他都得衝上去幫著玩命堵,哪還能給自己幫倒忙放這老貨回京?

於是乎楊霖立馬找來紙筆就給屈突通打小報告,準備攛掇他的殺父仇人一起給皇帝上眼藥,起碼也得想轍把王世充這個礙眼貨打發了。可是他正握著一支毛筆扒拉他那筆爛字,李孝恭的軍報就到了。

說起來李孝恭也算是他的準大舅哥,自從上次跟他敞開心扉之後也不再跟他客氣,好好的一封軍報足足讓他沾上了十好幾根雞毛以示軍情緊急,唬得楊霖一哆嗦墨汁濺了滿紙,本就寫得跟狗爬似的的一封信這下徹底沒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