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甭管老堯的五百精兵怎麼清剿人家的上萬大軍,先說說驍果軍的“新兵”是怎麼募來的。
留守東都的郡兵大都是屈突通使喚不動的,還有部分是他挑剩下的,可不管怎麼說那也是五萬人,就算是把五萬頭豬堵在城門口也能讓攻城的忙活出一頭汗不是?所以把主意打到他們頭上的人從來就沒少過。
首當其衝的就是東都的大族們。大族們有權有勢更有錢,就是沒有幾個兵,所以才對屈突通這個老軍頭束手無策。可是屈突通再不聽話,畢竟對他們有所忌憚,跟李淵、楊霖或是翟讓、李密比起來簡直就是個乖寶寶,那老幾位哪個是善茬子?讓他們拿下東都,大族們能保住老命就不錯了,所以他們豈能再坐視下去混吃等死?
大族們的打算是以私兵為骨幹,從依附他們家族的田戶和雇農中抽調精壯為主力,組建一支人數在五萬左右的軍隊,仍然打著郡兵的旗號來保衛東都。可無論是抽丁還是建軍都需要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楊霖那小子又在叫囂著要進軍東都,他們所能仰仗的還得是屈突通留下的那五萬郡兵。
大族們走投無路,隻能忍痛湊了二十多萬貫錢財換取郡兵們出戰。郡兵一沒授田二沒軍餉,要不是走投無路哪個肯當郡兵?如今一人能分到幾貫錢,隻要打完這一仗活下來,足夠他們幾年的花銷,還怕他們不動心?
大族們用以收買郡兵的是浮財,而楊霖用的是田產。
當初楊霖沒想好是否拿下東都的時候,對這五萬郡兵就已經勢在必得了。前邊說過,滎陽軍的兵源大都是盜匪、遊民出身,奸懶滑饞不堪造就,而這些郡兵大都是出身於破產農戶和手工業者,隻要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再稍加錘煉,就是最好的士兵。所以楊霖一早就派人前去與他們接洽,條件是隻要他們投奔過來,便每人授田三十畝。
等到楊霖下定決心拿下東都,幹脆把他的頭號心腹長孫無忌派過去接手此事,條件也大幅度的提高:郡兵就地轉為府兵,全家編入軍籍,免除所有課役,本由府兵自備的“七事”和糧食也由官府供給。
話說郡兵也大都是良家子出身,為啥當不上府兵呢?原因大體就是一個字--窮。府兵雖有授田並且不服課役,但是出征所需的除了甲胄、重兵器和戰馬之外的糧食和“七事”(即服、被、資、物、弓箭、鞍轡、器仗)需要自備。這就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了,所需少則幾貫、多則十幾貫、幾十貫甚至上百貫的錢財可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楊霖輕飄飄的一句許諾,幾乎是除去了他們最大的一個難題。
一邊是僅夠數年溫飽的浮財,一邊是可以傳襲子孫受用不盡的田產和功業(軍籍是世襲的),郡兵們隻要不傻都知道該如何選擇。更何況長孫無忌腹黑手狠,還讓他們盡可先收下大族們的犒賞然後再陣前反正……
所以這麼一來,皇甫無逸的兩萬大軍一轉眼就跑到堯君素那邊去還有什麼奇怪的……
再說說堯君素那五百精兵。
有了長孫無忌這個超級大間諜,段達那支伏兵對於楊霖來說怎麼能算得上一個秘密?不過怎麼處理就是個大麻煩了。私兵可不同於尋常的軍隊,平常被主人家高薪厚祿供養著,打起仗來就得玩命,忠誠度就不用說了,再想玩什麼分化收買的把戲那純粹是自尋其辱。可要是硬碰硬的打一仗楊霖又沒把握,那可都是些百戰餘生的老兵,就他手下那幫慫貨全攆上去都未必打得過,就算打得過也是慘勝,以後地盤還靠誰來守?
他正沒主意,偏巧一眼瞅到了正百無聊賴蹲在角落裏發呆的李玄霸。話說李小三護送他老姐回到滎陽後就沒走,既然李淵沒跟他要人,楊霖也樂得把這枚大殺器留在手邊,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用得上。
他一直認為《說唐》裏邊李玄霸一人幹掉一百二十萬大軍這個故事是人類史上吹出的最大的牛皮,除非這貨當時手裏拿的不是那一對擂鼓甕金錘,而是左手“胖子”右手“小男孩”。不過當初在夏屋山下李玄霸獨擋五萬突厥鐵騎,生生在自己身邊砸出一座屍山,差點把這小子給活埋了,已經顯露出幾分人肉原子彈的意思,要不這回再讓他去試試?
讓李玄霸去打打怪、練練級不要緊,但是萬一出了點什麼差錯別說李淵了,李秀寧就能扒了楊霖的皮。幸好他身邊不光有隋唐第一條好漢,排第四那位還成天蹲在他身後裝睡呢,不過老雄也跟他的親兄弟沒啥兩樣,他還是不放心,正在合計是不是把李仲文和邱師利這倆猛男也調回來充數的時候,結果這事就讓李秀寧知道了。不再繡花重新操練起大槊的李秀寧一旦吵嚷起來要跟弟弟一起去殺人玩,楊霖就更不放心了,東都也不去了,硬著頭皮帶著他的五百親兵給這仨殺人狂魔當拉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