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訛詐(1 / 2)

楊霖雖然是個穿越客,但在這年頭還是經常露了土老帽的怯兒。

比如他一直以為東都指的就是被那道城牆圍著的這座城市。楊霖來到這個時代快一年了,去過最大的城市就是晉陽,也不過是匆匆一瞥而已,所以他這對這座規模僅次於京師大興城、但是奢華繁榮程度遠在其上的巨城充滿了好奇。

他還不知道,其實他早就進了東都的地界,他所向往的這座城池,不過是東都的行政中心而已。而真正的東都到底有多大他根本無法想象,就算是後世的北京、上海與之相比也遜斃了。

根據大隋官方的說法,東起邙山西至澠池,北到孟津南抵伊闕,東西長三百四十餘裏,南北闊二百餘裏這麼大的地麵才是東都洛陽的全部地盤。有人說這不是耍無賴嗎,北京算上密雲、延慶什麼的,上海算上浦東、奉賢之類,地盤也不比這小多少。但是請注意,密雲奉賢什麼的都是郊區郊縣,而東都城池之外這麼大的地盤,都是皇帝的宮殿和皇家園林,這好像就沒法比了吧?

比如楊廣不坐班時居住的顯仁宮,又稱會通苑,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華麗的園林之一,北至邙山,南抵伊闕,西至新安,周圍二百餘裏。而作為帝國權力中樞的東都城又分為郭城、皇城和宮城三部分,宮城和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宮城又在皇城之北。在宮城的北麵還築有有曜儀城、圓璧城前後重疊,又有東、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東麵有東城,其北有含嘉倉城。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為裏坊區,共有一百零三個“裏”(隋文帝時期將此棋盤式網格區域定名為“坊”,楊廣專愛跟他爹過不去,改稱為“裏”,唐時又稱“坊”。因此,在唐人詩文中常可見到“裏”、“坊”並用的情形--作者注),形成“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局麵。

皇帝流落異鄉回不了家,身為親孫子的楊侗可不敢鳩占鵲巢跑顯仁宮去住,所以隻能住在他爺爺的辦公室,也就是所謂的宮城--紫微宮,現在又在那裏被元文都等一幹勳貴挾為人質。

楊侗被挾持的嚴重性誰都清楚,所以不但身為第一責任人的李君羨連連催促楊霖趕緊去事發現場主持大局,房杜長孫等人更是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擅長腦筋急轉彎的房玄齡轉眼間就給他出了十七八個主意,連萬般無奈下退出東都都在所不惜了。可是楊霖卻好像一點也不著急,反而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一會兒對東都城橫平豎直、寬闊得最多能並行十六輛馬車的街道歎為觀止,一會兒又對圍牆高大堅固、沿街依次排開仿佛一個個獨立的軍事要塞般的裏坊大加讚賞。等路過豐都市的時候,他幹脆下馬不走了,興致勃勃的在這個麵積占據了四個坊,共有一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百餘店,各種貨物堆積如山的大隋第一商業中心閑逛了起來。不過這些日子東都城頭變幻了大王旗,百姓們惶惶不安,哪有心思做買賣?楊霖連逛了好幾家店鋪結果人家都不開門,碰了一鼻子灰隻得泱泱的騎上馬繼續開路。這貨一副不務正業的模樣,早就惹急了性如烈火的杜如晦,老杜忍了幾忍沒忍住正要衝上對這個痞態重萌的憊懶貨飽以老拳,卻被老奸巨猾的房玄齡一把拉住,然後附在他的耳邊低聲說了些什麼。

老房覺得楊霖此舉大有深意,其實所料也不算錯,就是有點高抬他了。楊霖確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東都勳貴給他準備好的這口黑鍋,他要是想甩鍋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撤出東都城去再想辦法,可是這樣做實在太憋屈不說,還容易動搖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軍心--他手下現在大多是新降之兵,無論是東都的郡兵還是右侯衛的府兵,其實都是走投無路之下才投靠於他,根本談不上什麼忠誠度。一旦這些人發現他們投靠的這位主子是個慫貨,不足以帶領他們在這個亂世保命、立身、建立功業的話,那麼逃散、背叛甚至嘩變都是不可避免的,現在的楊霖也絕對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可要是他不顧楊侗的死活,咬牙硬扛起這口黑鍋呢?那麼他要麵對的局麵可能會更麻煩,就算能繼續利用各方勢力間的矛盾化解可能出現的武力威脅,可是楊霖與皇帝徹底撕破臉皮的結果卻是無法避免的,那是他要再想鼠首兩端的在各路豪強中間搞平衡、玩手段的空間無疑會大大縮水。而且他要想這麼幹就算在滎陽軍內也不乏阻力,比如說堯君素,無論於公於私,他都不想跟老堯鬧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