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士族不同,老鄭家對於楊霖還是頗有好感的,這種好感來自兩個方麵。
一個方麵來自於是楊霖的老爹楊玄感。楊老爹當初在東都起事之時,鄭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之一武德郡公、大理寺卿鄭善果一時在保皇與造反之間有點拿不定主意,就沒有及時表態。當時的大臣們,要麼奉行識時務者乃為俊傑的精神投靠了楊老爹,要麼收拾起小包袱逃之夭夭,要麼決定跟大隋一條道走到黑,結果統統被氣急敗壞的楊老爹哢嚓掉。楊老爹砍人看順了手,一時有點收不住手,連像鄭善果這樣神經反射弧比較長、選擇障礙症比較嚴重的中間派都不放過,也一路哢嚓了過去,結果即將砍到鄭善果的時候楊老爹卻放過了他。為啥?大家都是名門望族嘛,平時關係都不錯,還沒少聯過姻,說起來還算是親戚,自然就沒好意思下手。不過這份情誼老鄭家記住了,愛屋及烏之下楊霖也跟著沾了光。
第二個原因出自於滎陽鄭氏的近況。老鄭家自從先祖鄭當時起二次複興,將近六百年來曆經十餘次王朝更替,皇帝都不知道換了多少茬而長盛不衰,靠的就是族內的傑出人才層出不窮。可是自從作為大隋的開國元勳之一的鄭譯死後,鄭家的人才卻斷代了,身為鄭氏家主的鄭元壽僅憑父蔭襲了個正五品的儀同將軍的虛銜,鄭善果雖然混上了個大理寺卿,但是一來他屬於鄭氏旁支,二來他在朝堂上也不怎麼受待見,沒什麼影響力。這樣一來,滎陽鄭氏在士族中的聲望大跌,在“七宗五姓”中排名墊了底,這可咋辦?身為家主的鄭元壽為這事急得茶飯不思,頭發胡子都快薅光了。
好在老天有眼,不肯絕了鄭家的生路,這個世道很快就亂啦!
為啥世道亂了鄭家就有生機了?
對於平頭百姓來說,亂世就是人間地獄,就是吞噬人命的魔鬼;對於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來說,亂世就是他們的黃金時代,因為隻有在亂世裏土狗才有化身成龍的機會。而對於士族來說,太平年間他們高高在上,世道亂了他們……依然高高在上,有啥區別嗎?
還真有,比如說像滎陽鄭氏這樣進入衰落期的士族,最怕的就是這個世道像潭死水般波瀾不驚,最喜歡的就是亂世。唯有亂世,秩序才會被打破,他們才有機會渾水摸魚,擇機東山再起,否則在等級森嚴又牢不可破的士族門閥製度之下,他們隻有繼續淪落,最終跌入低等士族而再難翻身。
所以別看老鄭家一直沒出手,其實他們比誰都急。隻是這一票買賣對於鄭家的影響太大,一旦所投非人所帶來的後果可比什麼老崔家老李家他們要命得多,所以他們一直忍著。直到快要忍不下去,鄭家的長老們都開始商量是不是把寶押在瓦崗身上的時候,楊霖的突然出現,讓鄭家簡直是喜出望外。
同樣是賊出身,崔家、趙家派出旁係子弟資助竇建德、羅藝,頂多算是一記閑子,無論輸贏都無傷大雅。而鄭家是準備押上全部身家,這樣一來瓦崗軍尤其是翟讓的斤兩就有點不夠看了。有人要問了,瓦崗軍不是還有個李密嘛,人家可是出身襄平李氏,正經八百的豪門出身,鄭家幹嗎不選擇投資他?這話說的是沒錯,不過李密也就是在出身綠林草莽的那些沒見過世麵的泥腿子中間聲望挺高,而在士族圈子裏對他的評價很低。一者襄平李氏早就成了破落戶,二者李密從小就不安分,腦生反骨,這讓大多數崇尚秩序和規矩的士族們很抵觸他。三者就是楊玄感兵敗身死,李密作為楊的頭號謀主除了瞎參謀亂指揮以外沒起到什麼積極作用,這讓士族對他的評價就更低了,普遍認為此子難成大事。
而楊霖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對鄭家來說。這個小家夥出身的弘農楊氏,不但與鄭家門當戶對,而且因為鄭善果還結下一段善緣。再者這小家夥八麵玲瓏,尤其善於借勢,與河東的李淵、河北的竇建德、朝廷方麵的屈突通還有滎陽這塊地麵的過江龍瓦崗軍關係都不錯,所以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從無到有,混得風生水起,看起來前途無量。鄭家的家主鄭元壽和諸位長老們對這個小家夥簡直滿意極了,一致拍板決定投資這支潛力股。
可是就這麼上杆子的找上門去談合作好像有點跌份,而且不太符合鄭家的身份地位,最關鍵的是不太好談價錢。怎麼辦呢?鄭家作為傳承千年的大家族,處理這種小事簡直是駕輕就熟--隱匿人口、斷絕商旅、百業停頓,連地都不種了,讓楊霖找不到人、招不到兵、收不到糧食和稅金,最好連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老鄭家再以大救星的形象閃亮登場,一舉挽狂瀾於既倒,你說楊霖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家夥能不對老鄭家感激涕零嗎?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可是鄭家老祖宗一千四百多年智慧的結晶啊,絕對是傳嫡不傳庶、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瑰寶,而且這麼多年下來屢試不爽,從無失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