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舍命不舍財(1 / 2)

鄭家作為頂級士族,家大業大的,自然少不了被人覬覦、算計乃是巧取豪奪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仍能傳家千年以上,那鬥爭經驗無疑是極其豐富的,手段也是極其有效的。別說楊霖這樣芝麻大的小人物了,就算是哪位皇帝腦袋進水了惹到鄭家,都得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不說別的,首先鄭家從來就不是一個家族在戰鬥,士族門閥本就同屬一個利益集團,彼此間同氣連枝,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雖然在內部也不乏明爭暗鬥,但是對外,尤其是麵對諸如皇權這樣的威脅時,一向是同仇敵愾的,一家之敵便是萬家同仇,而且往往一出手就是一套凶狠至極的組合拳,直接把敵人--主要是皇帝打蒙。皇帝雖然名義上是天下之主,可無論是朝堂官吏、軍隊將領、碩儒士子、商賈百業乃至種地的農夫,卻大都掌握在士族門閥的手裏,隻要這些人達成一致,一聲令下就能使天下為之色變,皇帝令不出宮門、收不到一個錢一粒糧、為天下萬夫所指,甚至可能連小命都保不住。所以即便強勢如楊堅、蠻橫如楊廣,在對待士族這個問題上也得小心翼翼,雖然恨不能一刀把這幫王八蛋統統砍死,卻也隻能在背地裏偷偷摸摸使些手段,而不敢直攖其鋒。

可是鄭元壽卻發現,從前那些對待諸如皇帝這樣的大老虎都屢試不爽的手段,用來對付楊霖這個小臭蟲,卻完全沒有什麼用。

楊霖所仰仗的軍隊和將領謀士,都是他憑借著一己之力拉起的班底,別說鄭家了,任何一個士族對其都毫無影響力。經濟手段就更別指望了,這貨都直接打土豪分田地了,那些追隨他而來的流民就不用說了,連世代仰仗鄭家維持生計的莊戶、佃農們心都散了,背主求榮、跑去楊霖那裏賣身投靠,回頭就從主家身上割肉的不在少數。至於鄭家煽動當地的一些名士耆老或是上書抗議或是幹脆找上門去破口大罵能產生啥效果,連鄭元壽自己都不抱啥指望--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楊霖那個兵痞沒把這些個老夫子的腿打折,已經讓鄭元壽很是欣慰了……

而對鄭家最致命的,是如今這天下大勢。從前皇帝不敢對士族下手,最大原因就怕亂、怕這個天下失去秩序。士族不怕亂,人家都是從多少個亂世裏熬出來的,堪稱百煉成鋼,世道越亂他們就越能從火中取栗、撈取更大的好處。可是皇帝就不行了,天下一亂就意味著要改朝換代了,在中原這塊土地上,是個人都會念叨皇權天授、皇帝不可褻瀆,可實際上誰把皇帝當回事了?改朝換代跟過家家似的,自先秦以來,除了大漢哪朝能有百年之國運(兩晉分開算……)?所以當皇帝的都很有危機感,生怕一覺起來就被人從龍椅上掀下去了,所以才對士族百般忍耐。可是現在天下已經亂了,皇帝都沒人搭理了,各大世家都在打著自己小算盤顧上不別人了。其實他們就算是想團結也沒用啊,現在天下都被瓜分成一塊一塊的了,想彼此照應一下都未必夠得著。

所以現在的形勢是就算鄭家不想亂楊霖也非常想亂--天下要不亂,這小家夥還是個朝廷緝拿的逆賊餘孽呢,哪能像今天這麼囂張?

鄭元壽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繼續去找楊霖,希望能說服他與鄭家合作,起碼也別再繼續禍禍鄭家。沒想到可算把這家夥等回來了,還沒等老鄭把來意說明白,楊霖就不顧眾謀士的反對,直接把鄭元壽轟了出去。要不是老鄭身手利索跑得快,大板子都差點拍到他小腿肚子上了。

楊霖為啥這麼不待見老鄭?其實原因很簡單,這貨一直以為老鄭不過一老地主,他這會兒功夫正跟屈突通合謀對付王世充和宇文成乾,哪有耐心跟個土地主磨牙?

這樣一來唯一一個打算跟楊霖合作的頂級士族--滎陽鄭氏算是徹底跟他翻臉了。雖然鄭家現在能做的也就無非是非暴力不合作,可這會兒楊霖一不缺兵二不少糧,所以壓根沒把這當回事。

所以當他拿下了東都,準備踏踏實實的搞建設過日子的時候,才發現人手不夠用了。而這年頭天下幾乎所有的人才都掌握在士族的手裏,楊霖的名聲已經在士族圈子裏臭大街了,自然不會有人、更不許有人前來投靠,所以楊霖隻能讓自己這幾個老臣子一人身兼數職。可就算老房老杜他們一身是鐵又能打幾斤釘?不過這事是他自作孽不可活,誰也沒辦法。

碰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有人迎麵而上不惜頭破血流,是為英雄;有人能屈能伸不惜退避三舍,是為俊傑。那麼楊霖呢?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俊傑,碰到這種難題他幹脆兩眼一閉,假裝什麼也沒看著……所以他毫不在乎急得快要滿地亂竄的一眾三品大員們,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