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娶老婆有大學問(1 / 2)

大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曾娶兩妻,其中續弦高氏生有一子一女,即長孫無忌和長孫嫣兒。長孫晟去世之後,長孫無忌兄妹被同父異母之兄長長孫無憲逐出家門,相依為命,將彼此視為唯一的親人。

不過長孫無忌可謂是為了這個親妹子操碎了心,一者是嫣兒自幼體弱多病,二者就是她的婚事。嫣兒自幼與無忌的好友、唐公次子李世民定下婚約,本是一件好事,卻因為李老二突發惡疾成了活死人而徒生波瀾。本來按照李家的意思是不管李老二的死活這個婚事還要繼續,這下子長孫無忌可不幹了,他可不想讓心愛的妹子在尚未及豆蔻之年便守了活寡,哪怕李淵退而求其次想讓嫣兒改嫁他的四子元吉也不行,為此不惜逃出唐府,投奔了楊霖。

沒想到才出虎穴,又陷入了狼窩,楊霖這家夥也不是什麼好鳥,沒幾天工夫就把他妹子的魂給勾跑了。要說楊霖的家世、相貌、前程和學識……這個還是算了吧,大體上還能讓長孫無忌接受,就一樣讓他非常不滿,那就是這貨實在太花心了,還不到二十歲排隊等著他娶的緋聞女友就有四個了。不過這事長孫無忌還很沒法抱怨,因為要是楊霖不花心,還真就沒他妹子啥事了。

長孫無忌愛妹心切,所以危機感很強烈。長孫氏雖是鮮卑皇族宗室,但畢竟已經昔日黃花,尤其是他們兄妹更是落魄到要寄人籬下的地步。所以論身世嫣兒沒法跟李秀寧和李蔓珞比,論青梅竹馬患難與共更是比不得安琪(也就是小七啦,怕你們忘了--作者注),就算論年紀也是最小的一個……四女當中,嫣兒最出眾的除了樣貌,就是禮儀教養、詩詞歌賦了,可是楊霖那個一腦袋漿糊的蠢蛋會在意這個?長孫無忌壓根就不抱任何指望。

所以楊霖一提要娶媳婦,長孫無忌首先想到的不是勸諫這個不靠譜的主公關心點正經事,而是他妹子的排位。

楊霖一臉莫名其妙的看著目光炯炯緊盯著他不放的長孫無忌,完全不知道這家夥想幹什麼。這貨不開竅,長孫無忌隻好開門見山:

“你打算怎麼安排嫣兒?”

“嫣兒?當然要娶啦!誰不讓我娶我跟誰急,就算你是我大舅哥也不例外……”

“廢話!你將嫣兒養在私宅,瓜田李下的……你要是敢不娶,我就跟你拚命!我是問你排位!你要將嫣兒置於何位?”

“排位?排啥位?”

楊霖一臉誠懇的求教,長孫無忌對這個不學無術、連這點常識都捋不清的妹夫也算是死心了,隻好耐心的給他解釋。

大隋崇尚周禮,所以婚姻製度也奉行一夫一妻多妾製,就連皇帝也不例外,隻不過花樣多了一些而已。楊霖如今自稱混事王,管他有多難聽和別人認不認,但也算是個王爵,按例應有“正妃一人,超品;孺人二人,視正五品;媵十人,視正六品”。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楊霖可以娶一個且僅限於一個大老婆,為他的正室夫人,也就是他的王妃。在這個大老婆沒有掛掉且沒有離婚之前(跟大老婆離婚通常要冒很大的政治、經濟以及輿論風險,幾與後世無異--作者注),如果楊霖想再娶,那就隻能算是小老婆,稱為孺人( 隋唐以此稱王的妾,宋用於通直郎等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明清則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作者注),也叫平妻。平妻的法律及社會地位等同於正式配偶,所生的子女被視為有遺產繼承權的嫡生子女,而妾所生或非婚生子女則被視為“庶出”。平妻還擁有死後列名墓碑或祖宗牌位的權利,或在丈夫的第一配偶死亡後遞補法定妻子地位,在迎娶過程中亦采取等同於正式配偶的明媒正娶儀式。如果楊霖娶了三個老婆還不滿足,再想往家裏勾搭,那就隻能算是妾了。不過妾也有高低貴賤之分,比如說楊霖這個自封的王爵,如果按照朝廷給的編製他可以納十個妾,稱為媵,是有官品的,還有工資拿。如果楊霖一高興納過了頭,妾的數量超過十人,那對不起了,他隻能自己掏錢養活,而且還沒了媵這個名分,更沒有官品和工資。媵也好妾也罷,在男主人家裏都毫無地位可言,等同於奴婢,相當於主家的財產,可以隨意買賣或是送人,甚至打殺了一般都是民不舉官不糾。

這裏多說兩句,有人說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多妻製,這是不正確的。我國是一個宗法倫理社會,“一夫一妻”被視為婚姻的基本原則,《春秋?隱公五年》中雲“諸侯無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諸侯也不能同時娶兩個妻子,班固編寫的《白虎通義》也曾說過“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至庶人,其義一也。” 雖然在古代婚姻製度中的一夫一妻製實際上僅從名分而言,但從法律上規定一夫一妻製,始於西周,為其後的曆代法律所繼承。律法明文規定了一夫一妻、同時可以適當納妾的製度。《孟子》有雲“齊桓五禁,一曰無以妻為妾”,是關於亂妻妾位的最早記載,秦朝實行一夫一妻製,《法經雜法》規定“夫有一妻二妾,則刑聝,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漢九律》中也規定“亂妻妾位”屬於犯罪,其中《恩澤侯表》記載“孔鄉侯傅晏,坐亂妻妾位,免。”從漢律開始已明顯表露出婚姻身份化的趨勢,所以在普遍意義上,中國古代傳統婚姻製度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