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無米之炊(1 / 2)

《禮記?曾子問》有雲“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這個道理被華夏民族奉行不渝了幾千年,至今皆然。大隋雖然完蛋了,可是楊廣這位皇帝陛下一沒辭職二沒升天,所以各路諸侯無論多麼野心勃勃都得憋著,頂天了給自己奉個王爵,哪怕那些口口聲聲要掀翻大隋江山、誅除無道昏君的家夥們也不例外。

有人要問了,這是為毛啊?

原因無他,就是事關一個道統的問題。

道統這個玩意,摸不著看不見,尋常人大可以把它貶得一文不值而毫發無損。可是在權力這座金字塔上,越往上爬這玩意就越重要,等你爬上塔頂,就會發現這玩意簡直如同泰山壓頂一般,能把那些得位不正的家夥們折磨出神經病來。

比如唐太宗李二為了上位殺兄弑弟囚父,又生怕被後人知道,所以在史上首開了篡改史書的惡例;比如宋太祖趙大欺負老柴家孤兒寡母給自己黃袍加身之後,害怕後人有樣學樣,所以大肆重文抑武,終至“弱宋”之名號橫貫一朝;再比如明成祖朱老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然後一屁股坐上了龍椅,於是那個生死不知的大侄子就成了他的夢魘,為此不惜讓鄭和弄個艦隊找到了天邊……

所以如今的各路諸侯,不管是撕破了臉要反隋的翟讓李密竇建德等等,還是半遮半掩的處於半獨立狀態的李淵羅藝屈突通,現在都在蒙頭苦練內功,而不敢大肆擴張,其實都是在眼巴巴的等著皇帝楊廣自己翹辮子或是被哪個傻蛋捅上幾刀--等到皇帝沒了,那才是下死手、較真章的時候。曆史上也確實如此,直到大業十四年楊廣被令狐行達勒死在江都,王世充和李淵等才紛紛稱帝,大隋才算正式完蛋,諸侯間內爭不休,直到大唐一統天下。

所以楊霖要是在這個時候為了娶媳婦憤而稱帝的話,必成諸侯間的一段佳話--都不用楊廣發話,就會有無數人自告奮勇的替他討逆平叛,然後占其地、奪其軍,再把楊霖沒娶成的媳婦娶回自己家去……

所以這話他也就是用來泄泄火,真要他這麼幹借他倆膽也不敢。

四個蘿卜三個坑,無論他怎麼擺布都不夠湊數的--這簡直就是道送命題啊!與之相比來自皇帝、王世充、瓦崗軍、士族的那些煩惱簡直都不算事了。

楊霖隻得怏怏的把娶媳婦的事拋到一邊,雖說這是早晚還得麵對,不過暫且也隻能混一日算一日了。

東都新下,百廢待興,盡管最要命的幾個問題楊霖還是束手無策。不過他手下的幾個能臣幹將不愧是在這個年代最頂尖的人物,根本不跟他廢話,三下五除二便將整個局麵整治得煥然一新。

首先是整軍。杜如晦和堯君素簡單一商量,便一聲令下將各軍主將召回了東都。老杜和老堯把這幫驕兵悍將關進小黑屋任其吵吵嚷嚷了兩天,然後也不管他們樂不樂意,一份整軍方案就交到了楊霖的案頭。

在楊霖的這支保安軍中,衛軍府主守,五軍都督府主攻,按理來說精兵強將和裝備輜重應該優先向五軍都督府傾斜,但是杜如晦和堯君素卻一反常態,非要把這事顛倒著來。

這支保安軍本就是楊霖到處劃拉過來的,軍內將士來路各異、派係叢生。但是要講戰力最強的首推三萬原右侯衛的府兵、一萬東都勳貴的私兵和兩萬楊霖從磨坪山起兵時帶出來的嫡係戰兵,剩下的將近十萬人要是上了戰場除了添亂似乎起不了什麼正麵作用。眼下王世充和瓦崗軍都有可能對東都動手,三兩個月內弄不好就會爆發一場大戰,按理說應該把那些最能打的擺在前線嚴陣以待,家裏堆些歪瓜裂棗充充場麵就行。可是老杜和老堯不但把三萬府兵和兩萬嫡係戰兵放在了衛軍府,還把那一萬私兵交給了左右羽林將軍雄闊海和周大虎。而五軍都督府則以東都郡兵為骨幹,再從其他各軍中劃拉來一些青壯總算湊夠了員額,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裝備水平跟衛軍府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不過老杜和老堯這麼安排的理由倒是很充分。他們認為,衛軍府實際上是楊霖親自控製的軍隊,拱衛中樞,絲毫出不得差錯。而且衛軍府要時刻準備增援重要的戰略方向,所以非最精銳的軍隊不足以擔此重任。而且曆代王朝無不是集重兵、強兵於中樞,外虛內實、強幹弱枝乃是兵家通例,杜堯此舉與之如出一轍,並不出奇。而五軍都督府實際上屬於外軍,作戰的區域位於外線甚至是敵方的地盤,便是小有挫折甚至戰敗對大局的影響也不大。而且五軍都督府內集中了楊霖麾下最能打的一批戰將,所以兵源暫時素質差點問題不大,強將手下哪有弱兵?再說再差勁的兵打上幾仗就成了老兵,五軍都督府對外征戰的機會比衛軍府多得多,隻要幾仗打下來,汰弱留強,弱兵也就成了強軍。根據這個思路,老杜和老堯也不想讓這些歪瓜裂棗繼續混飯吃,打算馬上就把他們派出去鍛煉鍛煉,目標就定在了總是看著他們的地盤流口水,而且本事稀鬆平常的破爛王蕭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