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安壽的選擇(1 / 2)

話說自打皇帝跑到了江都之後,杜伏威就一直老老實實的呆在廬江老窩裏,基本上屬於人畜無害的類型,心情好了就跟老婆們生幾個娃,就算心情不好了頂多也就是找找蕭銑、沈法興、朱糜之流的戰五渣們的晦氣,張須陀是吃飽了撐著了非得找這個乖寶寶的麻煩?

事實上正相反,張須陀肯定沒吃撐了,餓著肚子倒是真的。江都向來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可是也架不住生生添了二十多萬張朝廷官員和軍隊的嘴啊,這幫人不事生產白吃飯不說,還得好吃好喝供著,更要命的是皇帝經過兩次叛亂之後對於保命異常看重,除了迫於戰略需要允許了王世充帶著一幫老弱病殘向北經略彭城之外,剩下的將近二十萬大軍統統擺在江都給他看家護院。問題是大隋現在要完蛋了,皇帝更是威信掃地,各地早就不再向這個僻居東南一隅的小朝廷交稅了。就算有想交的,可是遍地匪患、群雄割據,錢糧也送不過來啊!所以僅憑著江都一郡之地、不足百萬的人口要想填飽這麼多軍隊官員的肚子,就算掘地三尺也做不到。

這就苦了張須陀了。迫於無奈,他隻好打著剿匪的名義行匪賊之事,輪流到杜伏威、沈法興、林士弘等人的地盤上打秋風,隻不過這回輪到了杜伏威而已。

麵對張須陀的大兵壓境,老杜再次發揚他作為長跑健將的優良傳統,轉眼工夫就逃了個無影無蹤,讓老張徒喚奈何。幸虧張須陀誌不在此,光顧著忙活收攏看護那些即將成熟的糧食,全沒注意到有一支誌願隨他征討逆匪的“義軍”也像老杜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鍾離、丹陽、曆陽等郡因為有江都做鄰居,所以老杜一直沒把這些地盤當回事,太平無事時他就過去收倆稅當零花錢,張須陀一過來打秋風他就立刻棄之如敝履,撒腿就跑回老家廬江去,基本上老張也不會太過分的繼續追趕,這樣一來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可這回就怪了事了,老杜都跑回廬江了,可還有一支隋軍緊咬著他不放,絲毫沒有放水的意思,而且還追進了廬江境內!

老杜是脾氣好……好吧,老杜是有點慫,可是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老杜也是做過河南義軍副盟主的人物,勉強算得上一代梟雄,這回被人逼到家門口了,哪還有不炸毛的道理?氣急敗壞的老杜立馬召集了十五萬大軍雲集於作為廬江門戶的慎縣,打算豁出去跟那個不講江湖道義的王八蛋張須陀拚了!可是老杜在慎縣等了好幾天,一顆小心肝都從七上八下到盼星星盼月亮了,也沒把那支隋軍給盼來。難道是那個狡詐如狐的張須陀繞過慎縣偷襲廬江去了?終於反應過來的老杜嚇出來一頭冷汗,領著他的兵撒腿就往老窩跑。結果跑到地頭一看,廬江一派風平浪靜、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哪像是遭過兵災?老杜還不放心,撒出無數探子四處打聽那支隋軍的動靜結果一無所獲,好幾萬人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不知道哪去了,這事還讓老杜莫名其妙了很久很久……

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麼人能憑空消失,更別提幾萬人了。事實上這支由大隋的前府兵組成的王家軍隻是借道通過了廬江郡而已。為了防止消息走漏導致暴露戰略意圖,他們曉伏夜出,一日急行百裏以上,而且自帶幹糧,毫不侵擾驚動百姓、繞過了所有的大城要隘,僅用了不到五天就出了廬江。那會兒工夫老杜還在數百裏外的慎縣張牙舞爪的準備跟他們拚命呢,上哪兒還能找到他們的影子?

除了廬江就是弋陽。弋陽屬於杜伏威和蕭銑兩股勢力的結合部,因為不是什麼軍事要地而且地貧民稀沒啥油水,所以雙方都沒在此地駐兵,王家軍終於得以停下來休息整頓了一番。他們也不得不整頓一下了,因為接下來的路等待他們的必然是連場惡戰。

前邊說過,江都不缺官也不缺兵,連滿天下獨一號的皇帝都坐著一位,偏偏就缺錢糧。王世充暗地裏私蓄三萬多府兵,也就意味著有三萬多張嘴需要他去喂飽,王世充就算再有錢、再能中飽私囊隻能勉為其難的讓他們維持個半饑不飽的狀態。而且為了不再節外生枝,他們還必須要留出餘糧以供穿越廬江所需,所以到了弋陽之後他們基本上快斷糧了,以後必須得就糧於敵。

蕭銑號稱擁兵數十萬,其中將近三十萬都帶在身邊東征西討,到處去搶那些大人物們看不上的破爛地盤。等地盤搶下來了,他除了扔下些兵在當地搜刮錢糧就啥都不管了。像擺在王家軍麵前的義陽、漢東、舂陵三郡,每郡守軍最多不過萬餘,卻都龜縮於高牆深城之後,更要命的是他們把從民間搜刮來的錢糧看得死死的,王家軍想搶,就必須強行攻城。蕭銑的梁軍雖然戰力不值一提,可是在這年頭任何攻城戰都不是個輕鬆的活計,一場血戰、惡戰似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