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阻擊(上)(1 / 2)

楊霖萬萬沒想到,形勢會變化得像房玄齡說的那樣可怕。可是仔細想想老房說得似乎又很有道理,這段時間以來天下風平浪靜,雖然有瓦崗軍攆著宇文化及的屁股痛打落水狗但卻無礙大局。而王世充突然這麼橫插一杠子,無論成敗與否,都會使得各路梟雄間本就很脆弱的平衡出現裂痕,一旦有人生了趁火打劫的心思,那麼房玄齡所說的一切就不是危言聳聽了。

楊霖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像其他為上位者那樣一天到晚的疑心病發作。不過與其說他充分信賴下屬、對下屬充分放權、擅長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還不如說他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腦子不夠用,樂得躲個清閑……

房玄齡得到了楊霖的授權,第一件事就是撤銷了他胡亂調兵的命令,然後第二件事就是派出信使分別給李淵和李密送信--問問他們,你們家的閨女要嫁人,你們有啥要求和表示沒?來不來參加婚禮,紅包包得夠不夠大……

對剩下的幾位潛在對手老房就沒那麼客氣了,直接開始調兵遣將、磨刀霍霍。他先是把邱師利調回偃師駐防,使李君羨得以率軍替換撤回東都的盛彥師,同時放棄原盛彥師部駐守的滎陽,將主力進至陽武,並分兵兩路搶占酸棗和浚儀,從南北兩路向東郡守將翟摩侯施加壓力。而李仲文則放棄陽城,率軍西進澠池與當地駐軍會合後,派出精銳一部進至弘農,威脅潼關。

經過房玄齡這一番乾坤大挪移,彙集了楊霖麾下幾乎全部精兵的衛軍府的六萬人中,各有兩萬在東西兩路對翟讓和屈突通形成攻勢防禦態勢,邱師利率兵一萬居中策應,而楊霖能夠調動南下支援李孝恭的,就剩下了盛彥師麾下尚未成軍的熊渠、鷹揚兩軍。

“老房你是打算坑我的吧……把我坑死了繼承我的混事王位?”

楊霖這回不幹了。當初整軍的時候,他要求汰弱留強,留下十萬出頭的軍隊就夠用了。可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們隻嫌兵少哪有嫌多的時候?於是在他們陰奉陽違和各種死乞白賴下,尤其是房杜等重臣也不同意在現在的形勢下裁軍,所以楊霖非但裁軍不成,手下的兵反倒多出來不少。可是這樣一來,無論是兵員素質和裝備軍械就沒法保證了。最終年齡最小、人緣最差的牛進達和張亮就成了倒黴蛋,熊渠軍號稱重步兵其實在裝備上跟輕步兵完全沒差別,更慘的是張亮,他的鷹揚軍幾乎都是徒手兵,連武裝農民都算不上。讓楊霖帶著這樣的兵出征,難怪楊霖覺得房玄齡不懷好意。

不過大家都是玩笑開慣了的,老房對楊霖的威脅也不介意,慢悠悠的說道:

“我怎麼會坑王上?王上若是不放心,大可把東都城內的一萬羽林軍也帶走。反正隻要外圍不失,東都就穩如泰山,外圍若失,東都多這一萬兵也是擺設……”

“就算這樣,也不過四萬人馬,那個王世惲可有三萬府兵!府兵啊,那是一般人嗎?你這是讓我去送菜啊,還說不是坑我……”

也不怪楊霖發飆。保安軍裏也有原府兵出身的,比如那三萬右侯衛……那幫家夥有多凶神惡煞在場的人都是見識過的,要論單兵戰鬥力說他們能一個打十個那純屬吹牛,就算一對三、對二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但要是論集體作戰,原右侯衛將士們的軍陣變化的熟練、兵種協同的默契、相互配合的老到幾乎到了心領神會的程度,三萬人吊打尋常的十萬大軍不費吹灰之力。人家王世惲的兵也是府兵,肯定不會比楊霖的右侯衛差,而熊渠、鷹揚兩軍都是各軍挑剩下的歪瓜裂棗,不但裝備糟糕而且兵無戰心將無士氣,就算加上那一萬羽林軍也不是府兵的對手。

“王上無需憂心,所謂府兵天下無敵的招牌早已在上次東征之後砸得粉碎,再經過戰敗、叛亂、遣散等一係列變故,早已不複昔日勇武,不過是一幫惶惶如喪家之犬的無根浮萍而已,王上何必在意?再者以克明、克恭二兄之大才、孟平將軍之勇猛、再有五軍都督府三路大軍及時回援,王世惲之覆滅不過彈指一揮間之事罷了。王上此去不過是為壯孟平將軍聲勢罷了,絕無危險。王上若是不信,玄齡願意項上人頭作保,如何?”

老房如此淡定自若,楊霖雖然滿腹疑竇,卻也隻能依計行事。不過他還是拉上了小舅子李玄霸一起上路,再加上雄闊海和一聽說要打仗連家人都顧不上的李秀寧,雖然麾下的兵都是草包,可是有著三員悍將在,楊霖覺得起碼保住小命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