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僅僅被楊霖念叨了一嘴就光榮上任的太傅鄭元壽。
楊侗這個熊孩子雖然身世慘了點--老爹早亡,爺爺被攆到了天邊回不了家,但畢竟是龍子鳳孫--受封越王,官拜東都留守,也就是說從官方的角度或者說在名義上這個熊孩子是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所以別看人家年紀小,可是一般的小場麵壓根就唬不住他。
可老鄭是誰?人家可是位列“七宗五姓”這一天下最頂級士族團體中的滎陽鄭氏的族長。這千年以來,王朝不知興替了多少茬,皇帝不知輪換了多少位,可你大爺還是你大爺……老鄭家還是老鄭家!這就是世家的底蘊,要是真要較量較量,老鄭身上這曆經家族千年浸潤和熏陶才培養出來的貴族範兒,就算皇帝見了弄不好都要抖上三抖,更何況楊侗這個乳臭未幹的黃口孺子?
熊孩子不認老鄭這個未經皇帝任命的山寨太傅?老鄭壓根不跟他廢話,操起竹板照著他那隻粉嘟嘟、胖乎乎的小手就是三板子。熊孩子跳著腳的喊人來砍死這個殘害大隋的花骨朵、帝國的未來的死老頭子?當然不會有人來,來的隻有抽得更狠的三板子。硬的不行來軟的,熊孩子滿地打滾嚎啕大哭,其慘狀簡直讓聞者傷心聽者落淚?這回手心不好打了,倒黴的就換成了屁股,隨著一陣雨點般落下的竹板子,熊孩子的小屁股明顯胖了一圈。
好漢不吃眼前虧,熊孩子一見這個凶神惡煞的老頭既惹不起也躲不起,隻好乖乖就範,苦著小臉憋著小嘴跟著老鄭讀書。不過這樣一來就能逃過下一頓胖揍?想得美!話說老鄭被被熊孩子的爺爺和太爺爺合起夥來坑了好幾十年,正一肚子火沒處泄,正好拿他祖債孫償,而且熊孩子也確實欠揍。
這年頭凡是家境不錯的人家,孩子打六七歲起就要開始啟蒙識字,像是皇家、士族家的子弟還要更早些,基本上從三五歲起就悲催的開始了漫長的學習生涯。基本的流程大致相同,都是是啟蒙識字三年左右,然後是通讀經義典籍約三至五年,之後就是培養創作能力了,吟詩作賦時文策論什麼的,根據各自的資質不同大約需要五至十年,最後就是憑借個人興趣的專業學習,那就是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了。
楊侗今年十歲,就算再蠢也該進入通讀經義的階段,可是這個熊孩子就連最基礎的《凡將篇》、《急就篇》和《元尚篇》都背得磕磕絆絆,老鄭問起“三蒼”(《滂喜》與 《蒼頡》、《訓纂》合稱“三蒼”,是當時比較基礎的兒童啟蒙讀物--作者注)來就會幹瞪眼,更別提 《勸學》、《聖皇篇》、《黃初篇》、《太甲篇》之流了,把老鄭氣得差點發瘋。
滎陽鄭氏以詩禮傳家著稱,鄭興、鄭眾、鄭羲、鄭道昭等碩儒文魁層出不窮,鄭氏家學更是久負盛名,老鄭便是貴為族長,隻要稍有空閑也要到家學親自授課,足見鄭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要是哪個鄭氏子弟到了十歲還不知“三蒼”為何物,不被老鄭打折了腿也得被他攆去喂豬,隻不過眼前這個熊孩子身份比較特殊,老鄭既不能攆他去喂豬更不能把他的腿打折,隻能掄起大板子打屁股。
楊霖趕上的就是這一出……
楊侗一見楊霖如遇救星,哭嚎著爬過來大叫著“三姨夫”,然後就抱住他的大腿死活不放手。雖然楊霖這個人很討厭,沒少欺負他不說,對他皇爺爺也很不尊敬,還總愛掐他的胖臉蛋子,動不動就對他施以親親抱抱舉高高的酷刑,可相比起這個有著嚴重的虐待正太傾向的死老頭子來說,簡直善良的像個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鄭老,您這是……”
“大將軍,越王殿下已逾幼學之年,卻頑劣不堪以致尚未開蒙。老夫身為太傅,自當嚴加管教不敢稍有鬆懈,否則便是上負皇恩下愧將軍抬愛,還有何顏麵繼續屍位素餐下去?”
“呃,您說的有理。不過這孩子到底不是一般人,您看我這一回來就忙得腳打後腦勺,不還得抽空跑來參見他一下不是?所以您老能不能換種稍稍……溫柔點的辦法?”
楊霖在熊孩子可憐巴巴的注視下終究還是心軟了,忍不住給他求情。可是老鄭卻一點麵子也不給他,拿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之類的那套體罰有理的子曰詩雲就把楊霖頂得直瞪眼,然後就把熊孩子攆去默寫十遍《元尚篇》,寫不完不許吃飯睡覺……
“大將軍且住!”老鄭手握竹板立於戰戰兢兢埋頭默寫的楊侗身側,回頭一看楊霖正氣急敗壞的掉頭就走,趕緊招手又把他叫了回來。而且老鄭在前一刻還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嚴師麵孔,這會兒工夫搖身一變,滿臉掛著讓人如沐春風的笑意,還帶著那麼點諂媚……“老夫有一問,不知當講不當講。”
“您說!”
“聽說大將軍今日遍訪群使,不知可有收獲?”
“那幫人一個個粘上毛比猴都精,哪能跟我說實話,我也就是去摸摸底,談不上啥收獲。再說了,我也就去了我那兩位老丈人和屈突、竇這幾家,剩下的還沒來得及去呢,我得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