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甩鍋(1 / 2)

裴行儼就是裴行儼,他爹裴仁基沒給他起過任何小名,所謂“裴元慶”之說看上去就是楊霖又在信口開河。不過當他看到一個年紀比他大不了幾歲,但是比他高比他壯更比他帥的小白臉拎著兩柄銀光閃閃的大錘子閃亮出場之後,楊霖知道這回有好戲看了。

不過他小舅子恐怕要倒黴了。

話說李玄霸自打娘胎裏出來就是個病秧子,在遭雷劈之前可以說是在藥罐子裏泡大的。那時候的李玄霸,走一步路都得喘上三口長氣兒,就算李家是將門出身,誰還指望這樣的李小三繼承家傳的矯龍槊法?什麼“矯龍一出鬼神泣,孤槊九連天下平”那更是不可能存在的。直到他十三歲那年一道驚雷劈沒了李府的後花園,順手把他二哥李世民劈成了植物人,李小三倒因禍得福,從此成了一個力能拔山的怪胎。

李玄霸從此開始大殺四方無人能敵,所倚仗的就是錘下無一合之敵。所謂一力降十會便是如此,尋常人等別說挨上他一錘,就算被錘風帶到也免不了筋斷骨折,這還怎麼跟他打?可要是有人就算力氣不如他,但是足以生接他一錘的話,那估計李小三十有七八要玩完。畢竟刨除力氣這一因素,論起真本事來李玄霸跟楊霖基本就是一路貨色,基本就是白給的料。

而裴行儼,出身河東裴氏,是前大隋光祿大夫、虎賁郎將裴仁基長子。小裴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年僅十三歲便隨父出征討伐靺鞨,一戰連斬敵酋十餘名,就此成名。大業九年,小裴隨駕東征高句麗,在外有堅城屢攻不下、內有楊玄感叛亂威脅根基之際,百萬東征大軍倉皇後撤,小裴獨領一軍在後壓陣。麵對漫山遍野的高句麗追兵,小裴毫無懼色,匹馬雙錘殺了個七進七出,殺敵數百,榮留王高建武以下十餘將校在他的銀錘之下化為血泥肉醬,高句麗軍畏其勇武故不敢窮追,隋軍主力因此得以平安撤回國內。

小裴自以為立下大功,正做著升官發財的美夢,突然噩耗傳來--他那個不給力的老爹裴仁基征討瓦崗失利,不僅被生擒活捉,還差點被破腹挖肝。幸虧翟讓惜才饒了老裴一命,老裴也順勢從了賊在瓦崗軍中作了頭領。

這下小裴傻眼了。以他對那位喜怒無常的陛下的了解,等待他的下場不是被逼著去剁老爹的腦袋,就是被皇帝順手一刀剁了自己的腦袋。走投無路之下,小裴隻能連夜逃出軍營,可天下之大竟無一處可以安身,小裴隻得南下瓦崗投奔老爹。

身為降將,起初小裴自然不受翟讓信任,被遠遠的打發到了東平戍邊。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小裴帶著三千弱兵東征西討,連敗李密、竇建德和孟海公麾下的數員大將,打下了不小的一塊地盤,終於引起了翟讓的重視和興趣。在征討宇文化及之戰中,小裴被翟讓任命為前軍總管,在大小十餘戰中戰無不勝所向披靡,號稱“萬人敵”,終被翟讓所倚重,成為新晉的內軍五大驃騎之一。

要論起馬步戰功夫來,裴行儼未必強過程知節、王伏寶、雄闊海以及李秀寧等當世一流猛將,但問題是小裴力氣大呀!他慣用的一對銀錘共重二百二十斤,盡管還沒李玄霸的一柄右手錘沉,但隻要他能接住李玄霸一錘,估計李小三基本上就沒機會使出第二錘了。

而楊霖隱約記得,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三的小裴,可是唯一一個能接住李玄霸這個大變態三錘的小變態!

而如今的李玄霸,鐵錘的分量遠沒有傳說中八百斤那麼誇張,所以楊霖覺得這一戰他小舅子凶多吉少。別人單挑用的都是十幾斤、最多百十斤的兵刃,想要留手還有餘地。可是幾百斤的錘子要是耍起來還想說停就停,就算是神仙也得閃折了他的老腰。

所以不管於公於私,他都不能坐視李小三去冒這個險。

“老翟,這場不用打了,你們愛留多少就留多少,我不管了。”

“憑什麼!”

楊霖剛一喊停,別人還沒來得及說什麼,興致勃勃的拎著兩把大錘,而且一看見小裴這個小白臉就想一錘子拍死的李玄霸第一個不幹了。雖說近來他跟楊霖處得還不錯,可要是攪了他的興致,就算他親爹說話也沒用。

不光是李玄霸不幹,屈突通、竇建德他們就更不樂意了。李裴之戰,名義上爭的是薛舉等人超額兵馬的去留,雖然不涉及到實際的利益,但畢竟關係到麵子和氣勢,他們半步都不想退讓,更何況下場打生打死的又不是他們的部下。而李淵對他的小兒子也是信心十足,正想借機露個臉,所以也對楊霖的做法頗不以為然,甚至隱隱生起了幾分怒意--李小三的幾場成名之戰都是替楊霖打的,現在好不容易要替老李家和河東軍露次臉、出把力了這貨卻橫加阻止,是不是想打壓老丈人或是獨霸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