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寧原來是在礦區的招待所做小工,耳濡目染的對礦上的生意早就眼饞不已。
這下有了資本,便琢磨起在礦區的生意中分一杯羹。
李海寧最初的幾年裏麵,做事情非常的豁得出去。給礦上相關的部門領導送重禮,才終於辦下了層層手續,承包了一座山頭,並得到了開采的許可。接下來,雇傭了一批廉價的工人開采作業,日夜不停。
一車車的煤礦運出去,便有一桶桶的人民幣湧進來。李海寧就如同無數的煤礦老板一樣,演繹了一夜暴富的神話。
但這李老板十分有心計。在之後的幾年不斷兼並周圍同類企業之餘,還將商業觸手伸向了更多的領域,事業一發而不可收拾。
又過了幾年,出了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礦上發生了礦難,死了幾個工人。家屬前來礦上鬧事,剛好媒體記者又曝光了。一時之間,將李海寧旗下的這個高危行業,推向了風口浪尖。
雖說無奸不商,但李海寧真的不能算是黑心的老板。他用了些非常的手段將這件事情平息以後,便痛定思痛,花了大力氣整頓自己的煤礦。
提高了安防標準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後,李海寧再次約到了媒體記者,在地方上進行廣泛的宣傳。一時之間,反倒隱隱有了行業楷模的意味。
煤礦的經營可開采越來越正規,也為李海寧的公司帶來了非常正麵的社會回饋。名下其他的生意借著這股東風,也都蓬勃發展起來,可以說是蒸蒸日上。最終,當初的私營企業也搖身一變,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集團公司。
至於老三負責的安保部門,隻為其辦公大樓服務。但是說白了,便有些老板貼身保鏢的意思。另外,這李海寧黑白兩道頗為吃得開,有些事情,自然需要嘴嚴且能力出眾的手下去做。
老三這個軍校畢業的尖子完全符合李海寧的要求。於是,不久之後便視作心腹,身先士卒了。
而此次老三夜闖穆南迪的宅院,實在情非得已。正是他的老板李海寧有了棘手的麻煩,想要請這位遠近聞名的風水大師出山。
話說到這裏,穆南迪已經知道事情來頭一定不小。因為他這人雖然孤傲卻並非厭世,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一般也不會拒絕那些城中巨賈的邀請。畢竟自己曾經是鏟工文盜的出身也並不光彩。留下一些人情世故,也好為自己多條後路,少些麻煩。
然而,這李海寧居然讓手下接連在家門口停了兩日,由此可見事情一定不簡單。
老三說到此處,果然也漸漸的麵帶難色起來。
原來,這礦上的管理近年格外嚴格,“安全三百六十五天”已經成了生產中的口號。可以說,李海寧旗下的煤礦,已經是名聲在外。
可是,就在不久前月初的時候,礦區來了一個加急的訂單,外省某地儲備明年供暖的燃煤,需要四十萬噸的數量。
時間緊,任務重。如果不加班加點的開采,恐怕完不成這宗大單的生意。
於是負責礦區的經理臨時決定,要連夜開工,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進行生產。
那些真正下到井下作業的工人們,聽說要連夜趕工,開始時有些埋怨。但這名礦區經理非常人性化的答應員工們,進行兩班倒休。每人每天絕不超過十二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其中夜間作業的工人,可以發放兩倍的薪水;而如果工作時間超過了十二小時,超出的部分則可以拿到三倍的薪水。
這樣一來,重賞下有勇夫。工人們都欣然接受了這樣的條件,紛紛卯足了幹勁,進行生產。
直到有天晚上,一組十六名員工在吃過晚飯進行短暫的休息以後,打算進入到礦區,接替已經整整工作了十二個小時的上一批工人。
誰知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上一組人馬,竟然不知所蹤。
不論是設備間,還是控製間,或者是下井作業的人員。這口井礦井內,竟然找不到任何一個工人。
這一下,可把帶隊的隊長給嚇壞了。這群礦工也顧不上開工,連忙報告了經理。
經理從家裏連滾帶爬的穿上褲子趕到礦區,和礦區的保安們仔仔細細的檢查了周圍的每一個角落。遺憾的是,那上組一十六人的作業隊伍,竟然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當時礦區經理冷汗直流。雖然李海寧在經營初期,出過礦難死過人。但那個時候,還可以采取非常規的手段將事情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