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山中秘聞(1 / 2)

此時客廳已經非常熱鬧,人頭攢動的樣子讓人看著都覺得辛苦。

這名老者見到穆南迪後,道歉連連,顯得非常客氣。

穆南迪問道:老先生,這麼晚找到我這裏,一定有不得了的急事吧?

老者長歎一口氣道:是啊,要不是人命關天,我也不會扯著這麼一把老骨頭,厚著臉皮前來打擾穆大師的。

說到這裏,老者身後的兩位年輕人均垂下了臉,顯得異常低落。

穆南迪奇道:可是,如果真是出了關乎性命的事情,不是應該去尋去警方的幫助麼?為什麼要到這裏來?

老者又是一陣惋惜:如果這件事情警察能很快處理的話,我們就不會那麼為難了。

說罷,從上衣兜中取出一張名片,遞給了穆南迪。

我們幾個定睛一看。名片上麵赫然寫著“徐布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學曆史教研室主任”的字樣。

看到這張名片,大家心中頓時有了點肅然起敬的感覺,輕聲道:原來是徐教授。

隻聽徐教授接著道:不瞞幾位,我老頭子就是一個書呆子,研究寫些曆史文化,再沒有別的本事了。幾天前,我帶著三位學生來到太原,是為了做一項曆史調研,幫助這幾個孩子完成他們的論文。而我今年剛好六十歲,下半年就要退休。帶著這幾個孩子,也就是我退休前最後一班崗。

我眨了眨眼睛,掰著指頭數了一下。奇了。這徐教授身後明明隻跟著兩個年輕人,難道那孩童也是他的學生不成?

徐教授猜到了眾人的心思,回頭望著那一男一女,說道:這兩位都是我的弟子,男孩名叫陳峰,女孩名叫宋小玲。其實還有一位叫做的錢強的學生應該和我們在一起,可是,那孩子昨天傍晚的時候,竟然失蹤了。

失蹤?我們心裏同時咯噔一下。抬頭看了一眼,竟連老三聽到此處都是眉毛倒豎,緊張起來。

徐教授接著便大致講述了他們的經曆。

原來,徐教授所在的大學曆史係赫赫有名,每年都會在文化遺產領域發表大量的論文著作,這些已經成為這所學校的傳統。

到了今年,徐教授有意帶這幾名弟子,實地考察,親自去發掘一處已經消失的曆史遺跡。這樣的話,對於學生將來完成畢業論文大有好處。

而這徐教授最為精通魏晉南北朝的曆史,自然就將調研地點,鎖定在了相關的遺跡上麵。

要說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於那些佛教文化與精美壁畫自是學界長年熱議的話題。眾所周知,大同附近有一處雲岡石窟,就是名滿天下的曆史遺跡。那裏現存數萬石刻造像,還有色澤鮮豔的壁畫,讓世人驚歎不已。

但是關於曆史的記載中,晉中地區還應還有一處佛教文化的重鎮。相傳東魏年間晉陽有一座大莊嚴寺,寺中有一座擎天大佛,高達數十丈。可是歲月流逝,上千年過去了,不僅那大莊嚴寺不複存在,就連那山峰一般的石刻大佛也難尋蹤跡。

按道理來說,如果遇到朝代的變更,或者是外地的入侵。殿堂樓宇被放火燒盡,或是盡數破壞,是能夠讓人理解的。

但這傳說中的石刻大佛,體積巍峨如山。就算是曆經槍林彈雨,或是風吹雨淋,總該能保留下來吧?

然而,這麼龐大的一座人偷不走,車拉不走的石佛,好像是被愚公移山給移走了似的,從此地的版圖上生生消失,讓人扼腕歎息,也留下了不解的謎團。

由於相傳這尊大佛的高度遠遠的超過世上現存的所有佛教石像,因此,一旦被人發現,便是一項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

可是人來人往這麼多年,那幾十丈高的大佛,竟然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能找到。實在是讓人難以解釋。

但徐教授有自己的打算。他通過收集史料後發現,關於這尊大佛的傳聞中都提到一件事情,便是那已經消失的大莊嚴寺與大佛本是一體,寺廟建在大佛身上。

如果這樣的話,大佛便不可能憑空而立,一定是依照山勢雕刻而成。而那大莊嚴寺,則是等同於建在半山腰上。

如果這樣的話,一切就解釋的通了。山勢在上千年的時間內,是會發生很大改變的,山體滑坡、山洪侵蝕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如果大佛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經過一定年頭的風化以後,形態變的與山石一般無二是極有可能的。

換句話說,這尊大佛此刻一定還藏在山巒之間,隻是世人沒能發現此刻其已經全非的麵目而已。

有了這次的調研經費以後,徐教授隻需帶著學生實地考察。如果最終調研時,發現形似大佛現存的地點,提出自己的這一觀點即可。根本不需要對這一地點進行論證,隻要把這個結論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出去,就會在這一領域引起熱議。至於事情將來的發展麼,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精確的結論,他們此行的調研結果就會變成公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