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入泰陵(1 / 2)

要說此處是一個王陵的封土堆,似乎也格外稀疏平常了一些。

穆南迪示意我們其他人原地不動,他人卻在樹影間來回的穿梭,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

終於,在三棵排列整齊的古樹邊上,穆南迪站住了腳步。隨即撫摸這滄桑的樹幹樹皮。

回身說道:你們來看,就是這裏了。

我們圍上前去,用四隻強光手電照射著這具樹幹,發現上麵留有並不十分規則的刀刻痕跡。

可是這樣的刀痕走勢,從我的角度看來,卻像是穆南迪貼身的那件絕戶勾劃出來的一般。

穆南迪說道:許多年前,我便來此做了記號,標明此樹絕不尋常。你們看,這裏便是整個山丘的邊緣位置。也就是封土堆的外圍方向了。

我想了想,問道:穆先生,我記得看過晉南家族的盜墓指南,上麵寫著這樣的帝王陵寢,封土堆下的墓室外立麵磚石澆築的極為堅固,恐怕不易破壁而入吧?

穆南迪卻搖了搖頭道:賢侄說的沒錯,現在就憑我們幾個,就算能夠隻手遮天,也是絕難突破泰陵的屏障的。可是,卻又些先決的條件,可以讓我們進行利用。

接著道:我之前說過,在泰陵建成之後數百年間,早就被無數的盜墓高手光臨過。但是盜過泰陵的這些人可絕不一般,三角貓的功夫是下不去墓室的。但凡來到此處又成功而退的的高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極其善於打造盜洞。

我問道:盜洞?就是說前人曾經盜洞打在了泰陵之內?

穆南迪答道:沒錯。據我多年前的觀察考量,整座泰陵的封土堆上,至少應該有二十三個非常成熟的盜洞。為什麼說是二十三個,就是因為有些盜洞和其他的盜洞相互連接,然後又塌陷變形,根本無從辯認。所以,成熟的盜洞,應該有二十三個之多。

梁六爺微微一笑:南迪小友真是功力不凡。連這樣的數目的調查的一清二楚了。是否這些盜洞能夠為我們所用?

穆南迪說道:六叔講得不錯。這也正是我當年做下標記的原因。我晉南世家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在行走江湖的時候,有些墓穴雖然被意外發現了,卻常常並不著急動手。反而是將如何破除墓室屏障、進入其中的設想完成之後,留下相應的標號暗記,留作日後再行安排。

當年我查看所有的細節,發現二十三個盜洞之中,隻有這正北的一側,僅僅有一個盜洞而已。於是便特別在意起來。

我不由得問道:這樣的話,晚輩就有些不明了了。如果說有現成的盜洞的話,豈不是我們進入泰陵會省下甚多時間了力氣?為什麼不選盜洞最多,做容易借鑒的地段,而是專門注意了盜洞少的地方?

穆南迪歎道:賢侄這就有所不知了。盜洞多的地方說明陵墓之內的牆壁禁製等等相對薄弱,所以才引得更多的盜墓者由此動手。

但是天長日久以來,整個這一側的墓室結構肯定要有所變化,甚至便的危機四伏。誰知道幾百年前的盜洞,會不會突然來個憑空消失,毀於一旦?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幾個的安危可就慘了。

梁六爺接道:南迪小友說得不錯。你確定的這個方位相信更有其道理。盜洞少而精。則說明非一般的高手才從這裏進入,隻要盜洞完整堅固,更比那其他的幾十條密集盜洞,要來的靠譜些。

穆南迪補充道:更重要的是,這條盜洞的年份,是所有二十三條完整盜洞中最為嶄新的,充其量有不超過四十年的光景,顯然已經是我們的最佳選擇了。

說完使勁的拍了拍標有記號的老樹:而且,當時的這位盜墓高手,為了保證盜洞的完整安全,還借用了這棵樹做下文章。借用這棵老樹的根部,一邊可以固定洞口,一邊則可以掩蓋盜墓行為,一舉兩得。

我們順著穆南迪手指的方向,看到古樹之下,卻是一個巨大的樹瘤,從土中蔓延開去,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體積。

穆南迪帶頭將背包中的鐵鏟取出,在這樹瘤周圍開始挖掘起來。

梁六爺忽然輕笑道:我還想見識一下晉南家的洛陽鏟法,怎麼南迪小友反而用上了這粗淺尋常的玩意?

穆南迪答道:這裏僅僅是天然形成的浮土結層,暫時還是用不上洛陽鏟,先要將盜洞的缺口打開。

說完我與順子一道,跟隨穆南迪動起手來,隻留梁六爺這個上了歲數的老人在旁觀戰。

樹下的大坑沒過多久便形成了,隻是依然見不到樹瘤的底部。

穆南迪便挖便道:這便奇怪了?以前我到這裏的時候,怎麼不見這處樹瘤?難道僅僅幾年之間,樹瘤竟然長的這般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