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後,我沒著急去離山,而是作了紅塵中的一個棒槌。因為我知道,山裏與山外,是那樣的不同。我帶著山裏的秉性出去,是大大的不智。我孜孜不倦的吸收著知識,短短時間內,便徹底脫胎換骨,從此與苗疆,不一樣。苗人聚寨而居,而我,從沒到過山寨,我生來便是山中的野人。
在這裏,有錢的我很容易融進本地,似乎天意如此,冥冥之中我發現了屬於我的天堂。我有時想起我出山的理由,原是那般。花天酒地我卻沒有遇到一個能及她萬一的女人。酒與色麻痹著我的傷痛。終於,在我一夜酒醒之後,我開始想起了他的話:“如果換錢,便來離山王家罷。”
那時候,我的銀兩已經所剩無幾。但更重要的,還是我本不屬於這裏。我想要,一個契機。
紅塵俗世,最磨心智,我似乎變了很多,從布滿霧氣的山野性格,變成了如今玩世不恭的浪蕩秉性。我又知道我沒變,無非是見人便說人話,見鬼便說鬼話罷了。
山路嘛團團轉……哎…..呦!
大道嘛直坦坦……哎…...呦!
樵夫誒有話說哦!
日頭啊慢落坡哦!
喲喲嗬嗬嘿嘿喲!!!
飄飄渺渺的歌聲傳來,終於顯示此處不再是荒無人煙了。
東離山下,山勢雄奇,導致地勢不平;景致雖好,奈何情致不興。日頭正烈,草木正盛,朦朧模糊中。一個青年自東向西一路走來,正巧遇到一砍柴樵夫,“這位大哥,煩請留步”先大略整了整儀容,做瀟灑狀。又施了個禮。那樵夫長得健壯,背負了兩梱生柴還不冒虛汗,用柱杖抵住後腰,微微後仰,先出了一口氣,才道:“敢問兄弟何事?”我看他不見異樣,確是一個老實樵夫,也就放下戒心。隨即向這位高壯的樵夫大哥闡述了自己要問路的想法。
他細細打量了我一番。
“哦,下愚日日在這山裏打柴往東離城去賣,現下便與你方便,同伴而行吧”沒料到這樵夫如此好說話,我慌忙接嘴:“甚好、甚好”心想著可算是碰見好人了。頗有些喜樂!想了想,又要作勢去取樵夫的柴來背。
這裏砍柴大哥長得老實,敢情真的是個直腸子呀,我他,媽,的,隻是做個樣子,那是萬萬沒有要分擔他辛勞的意思。
一邊背著柴,我也一邊吸收著來自樵夫耿介之的知識。據耿介之所說,這山名為離山。思義離山以西即為離東失地,被蠻族所占。離山以東即為殘存的半壁江山。
相傳東遷皇帝文治武功,社稷危亡之際,江山傾頹之時排難而出,帥十萬殘兵死守天險。三戰而三捷,追亡逐北,天水河上橫屍漂櫓蠻族驕兵十不存一,這才止住了蠻族東侵的步伐。後又築十三要塞,在皇城登基為帝。並昭告天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天水河防線誓死不退。《帝國大事記?東遷皇帝本紀》有載:
是時帝築要塞軍堡凡十三城,衛戍皇城,互為犄角,號曰:天水河防線。
因十三要塞與皇城同氣連枝,首尾呼應,百姓遂取其諧音合稱其為。天水河防線即為誓死防線。十四座城池,九百萬軍民,帝國的四成人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