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痘在兒子的手臂上隻是輕微地引起一點不舒服,但很快就沒事了,但詹納清楚地知道,要檢驗給兒子接種上的豬痘是不是真有預防天花的作用,還必須再給兒子接種一點真正的天花痘苗,看兒子的身體是否真有抵抗的作用。然而,這個實驗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為了確證種痘方法以後是否能推廣,詹納冒險給兒子接種了天花痘苗。幸好,兒子健康地度過了反應時期。
詹納很高興,因為這一切都說明了用種痘來預防天花的方法是可行的。1796年5月,詹納從一位擠奶女工的手臂上取下一點牛痘瘡的漿液,把它種在一個小男孩手臂上。結果,種了牛痘的小口上出了一個小膿疤,很快就結痂脫落。詹納的實驗再次獲得了成功,從而發明了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預防天花的科學方法——種牛痘法。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現在,成為天花病的克星。
接種卡介苗
卡介苗是人們經過長期實踐創造出來的一種減毒治菌苗。它注入人體後,能使人體內產生對結核杆菌的免疫力,防止感染和發生結核病。現已公認,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十分有效的措施。迄今為止,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的應用已有半個世紀,是防癆(癆病是結核病的俗稱)之“盾”。
結核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初次感染常見於學齡兒童。引起各種結核病的元凶是結核杆菌,但在100多年前這還是個謎。
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召開的一次醫學學術會議上,德國偉大的微生物學家羅伯特·柯霍,宣布了一項轟動全世界的重大發現,結核病是一種纖細的細菌——結核杆菌引起的。這一天,成為人類曆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
柯霍1843年出生於德國漢諾威州。他在大學預科畢業後,先攻讀數學和自然科學,以後又攻讀醫學。1866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不久,立即回到自己的故鄉行醫,一麵辛勤地為當地鄉民百姓診治疾病,一麵不辭勞苦地從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
柯霍工作中的成就和他的妻子積極支持分不開。有一年,柯霍在過生日的時候,他十分欣慰地接受了妻子送給他的一件珍貴的生日禮品——一架普通的顯微鏡。當時,他就利用這架顯微鏡,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室。就在這簡陋的條件下,他最先發現了炭疽杆菌,後來他又用一種特殊的染色方法,找到了結核杆菌。同時,他還用甘油、牛肉湯和馬鈴薯做成的培養基,培養結核杆菌,並將它接種到豚鼠、家兔等動物身上,使小動物發生與人體類似的病變,再從這些結核病變的組織中分離出結核杆菌來。1905年,為了表彰柯霍在結核病研究和防癆工作中的卓越成就,他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金。
自從發現結核杆菌以後,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陸續建立了許多療養病床,以治療和隔離結核病人,使得這些國家的結核病的疫情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有所下降。
由於柯霍先後發現了炭疽杆菌、結核杆菌和霍亂弧菌等,被人們譽為“細菌學之父”。
1908年,法國細菌學家卡爾密脫和從事獸醫工作的介林共同合作研究疫苗。他們吸取了前人研究活疫苗的經驗,將一株毒力很強的(對一頭500千克的牛具有毒力)牛型結核杆菌培養在5%甘油、膽汁、馬鈴薯培養基上,每隔2~3周移植一次(稱為一代)。移植30次以後,這個菌株的毒力已完全消失,對豚鼠、兔、馬、牛、猴等動物均不致病,但是在接種後,這些動物體內卻可以產生對結核病的免疫力。
1921年,這種菌苗開始應用於人類,通過作用,證明對人無害。後來人們為紀念這兩位發明者——卡氏和介氏,將經過減毒處理的活菌苗命名為卡介苗。
卡介苗的推廣使用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正當卡介苗日益顯示出它那非凡的威力,獲得人們的重視之時,1929年,在德國呂伯克城的市立醫院裏,發生了這樣一件不幸的事件。271名新生兒在服用該院製造的卡介苗菌苗後,大多數的新生兒得了結核病,其中有77名死亡。這一災難性的新聞,使世界大為震驚。
後來經過仔細調查才真相大白,原來這個醫院的院長出於善心,從巴黎引進了卡介苗的菌種,在自己醫院中製造菌苗。但是由於手下人疏忽大意,誤將一株毒力很強的人型結核菌混入其中,因而產生了如此慘痛的後果,使人們對卡介苗的安全問題產生了懷疑,曾一度阻礙了卡介苗在歐洲的推廣使用。經過查實,這所醫院確實曾保存過一株強毒的人型結核菌,它能發出一種特異的熒光色素,與一般的卡介苗菌種有本質的區別,這才為卡介苗平了十多年的不白之冤,為卡介苗恢複了名譽。
經過人們長期的研究觀察,證明接種卡介苗以後,可以在人體內產生對結核杆菌的特異免疫力,使結核病的發病率明顯減少,一般發病率可減少80%~90%,通常接種一次,對結核杆菌的免疫力可維持3~4年,現今在嬰幼兒中普遍接種卡介苗,因而結核性腦膜炎和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的發生顯著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