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競冬一開始隻是對土方工程承包的合同有些疑問,但轉而也確實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用來敲打秦海華的機會。從種種跡象來看,餘競冬也確實懷疑是秦海華向華都消費報提供了消息。他覺得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主意,既可以將成本管理的要求向員工提出來,又可以試探秦海華的反應。即使華都報的消息不是他提供的,也可以由此看看秦海華到底是不是值得競豪一直幫下去。
“杏林競秋”已展開預售。在秋雅的建議下,沈蘊秋讓天玲通知手裏積累的客戶,開始限期發放會員卡。第一批發放的會員名額為五十名,以接到通知最先到達認購的客戶為準。認購的標準是一次性繳納二十萬元定金,將來簽訂正式購房合同時充抵房款,房價享受八八折。但,楊隱在看了天玲傳給他的《房屋訂購意向書》後卻提出,把“定金”改為“訂金”,並且在意向書裏再明確一下,如果購房者退房的,將以訂金為標準向競豪雙倍賠付違約金。餘競冬在簽發使用這份定稿的《房屋訂購意向書》時,笑言楊隱不愧是律師,想得周到。
原本,沈蘊秋認為一次性繳納二十萬元這個標準太高,恐怕沒人會來認購。出乎她意料的是,營銷部電話打出的當天,公司的電話就被打爆不說,餘競冬與她的辦公室的客人也來了一撥又一撥。與S市當時的項目銷售時的清淡不同,隨著銀行個人房屋抵押貸款的放開,一夜間,人們的眼光都投向了房產市場。加之這段時間股市的不景氣,有前瞻眼光的人,敏銳地嗅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春風,紛紛把投在股市的錢一捆捆地取出來,砸向房產市場。
那些來找餘競冬和沈蘊秋訂購的人,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有ZF工作背景的人,依仗的是未來與競豪可能存在的千絲萬縷的關係,要求搶先在五十個名額裏占一個份額,以便將來在開盤時,因為八八折的優惠而直接使手裏房產升值。
在接待了一批客人後,餘競冬就果斷地通知沈蘊秋和營銷部,讓大家統一口徑,五十個名額已滿。他敏感地覺得,如果自己不及時刹車,那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要求提供優惠,顯然他不可能一一滿足。即使如此,仍每天有不少的人通過種種關係要來訂房。而這種趨之若鶩的認購背後,說明人們對房屋的投資意識在覺醒,他或許可以期待這個盤子會有一個很好的銷售業績。
譚紅梅就是在餘競冬做出這個決定以後來到競豪找他的。從金玉娟房子被拆後,餘競冬和沈蘊秋去她家看望過因燙傷在家休息的她一次,已很久沒見麵了。
譚紅梅也不跟餘競冬客套,直接說,孫市長想訂兩套房子,因柳夢雲是競豪的股東,所以沒問餘競冬,她就應了。
餘競冬盡管內心對譚紅梅的做法不滿,但臉上還是笑嘻嘻地應承,問:“那這協議誰來簽呢?”
譚紅梅道:“我來簽吧。錢先欠著,等將來可以預售時,與其他首付一起跟你算。”也不等餘競冬說話,她又說:“至於價格,你是不是可以按成本價啊?”
餘競冬笑道:“紅梅,你母親可是股東啊!這麼搞法,股東利益會受損的。”
“你少給我來這一套!就兩套房子,又不是讓你把五十套都給了我,能有多少損失啊?!”譚紅梅不屑地回駁。
“那不是這麼說的。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萬一傳出去,都要這麼買,你讓兄弟我怎麼給你們分紅啊?”餘競冬苦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