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電視發展的曆程(1 / 1)

電視是眾多的科學家,經過了若幹曆史發展階段的不懈努力,而發明的科學技術的產物。盡管電視不是誕生於某一個人之手,但在電視科技發展的曆程中,人們卻無法忘記那些傑出的名字。

1817年,瑞典科學家布爾茲列斯發現了化學元素--硒。

1843年,蘇格蘭人貝恩發明了傳真的基本原理。這些原理後來大多用於電視。

1844年5月24日,美國人莫爾斯利用他發明的莫爾斯電碼,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傳送了一句話,內容是:“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創造了什麼),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進行的有線電信息傳送,它標誌著電報的誕生。

1864年,蘇格蘭人馬克斯韋爾提出了電磁波存在的理論。

1866年,橫穿大西洋的海底電纜終於鋪設成功。

1873年,英國人梅和其他一些人發現,非金屬元素硒是一種光電體,其所產生的電流的能力,隨光的照射強度而改變。光電效應的發現從理論上奠定了電傳圖像的基礎。

1876年2月14日,美國人貝爾在費城的百年博覽會上,展示了他發明的電話係統,開始了電傳聲音的時代。

1884年,德國人保羅·尼普科夫發明了機械電視掃描盤。當這種打上了螺旋線狀的一列小孔的圓盤轉動時,影像即被分解成單個像點,逐一出現。在人的眼中,這個快速掃描的過程又被融合為一個個完整的圖像。我們今天的電視是在“尼普科夫轉盤”的原理上發展起來的。

他認為,電視能夠“使處於A地的物體在任意B處被看到”。

1887年,德國人赫茲首先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和接收,從而為電磁學的發展和無線電廣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1888年,對於電視至關重要的光電池問世了。

1894年,英國人洛奇改進了法國人布蘭利發明的金屬粉末檢波器,以便更好地拾取無線電波。

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馬可尼同年發明了無線電通信技術。

1897年,德國人布勞恩發明了陰極射線示波器。這是一種簡陋的電子顯像管。

1900年,波科依在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這個“電視”的英文名稱。

1901年,馬可尼將字母“S”傳過大西洋,證明了無線電長距離傳遞信息的可能性。馬可尼在英國政府的幫助下,將這個新發明推廣到全世界。無線電傳播時代到來了。

1904年,英國人弗來明發明了燈泡式無線電檢波器,即電子管。

1906年,美國人德·弗雷斯特將弗來明的二極管改進為三極管。三極管的放大潛力,實現了廣播技術的關鍵性突破。

1906年,美國人皮克特和唐伍迪發明了便宜和易於摹擬波形的檢波儀器--晶體檢波器。晶體材料,尤其是半導體的采用,後來引起了整個媒介科技的革命性變化。

1906年,德國的布勞恩的助手迪克曼和格拉克用“布勞恩管”傳送了字母和線條。

1906年聖誕之夜,加拿大人費辛頓從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布蘭特羅克鎮廣播的聖誕歌曲和路德聖經,被行駛在大西洋上的輪船報務員接收,被認為是廣播時代的開始。

1914年,匈牙利人米哈裏用不同於尼普可夫圓盤的“維樂鏡輪”製造了名為“Telehor”的設備。

1923年3月,美國人堅肯斯用無線電從華盛頓向費城傳送靜止圖像,傳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