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離間計張遼歸順(1 / 2)

既然覺得勸降張遼有戲,趙成自然是繼續加油。

“趙成欽佩張遼將軍忠義!而最忠莫過於國於君,我以為大丈夫精忠報國,死而後已,如今漢室江山板蕩,正是我等報國之時。”

“然而董卓雖有虎狼之師,卻荒淫無道,從他占據洛陽到現在,百姓慘遭蹂躪,民不聊生,甚至天子也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擾亂朝綱,穢亂宮廷,他的惡行令人發指!”

“對這樣殘暴昏庸的人,將軍怎可盡忠?依趙成看,將軍現在是在助紂為虐,行大不仁之事啊!”

趙成說得激動,連手都發抖了。

對於董卓和他的手下做的那些殘暴的事,趙成這幾天也沒少見,心裏是真的氣憤。

張遼一直在董卓的軍隊裏,對於董卓的所作所為,當然一清二楚,現在聽了趙成的這番話,他隻是沉默不語。

“董卓本來就是殘暴之人,如果這次攻破洛陽城,恐怕整個洛陽都要生靈塗炭,慘遭血洗。”

趙成看了看張遼的神情,覺得張遼似乎有了些觸動。

“不瞞將軍,曹操和袁紹這次是故意設計,讓我與玄德兄來洛陽與董卓決戰,以消耗董卓的兵力。”

“如今西去涼州,北上並州的要道都被袁紹重兵駐守,董卓即便能攻破洛陽,但是已無後援,遲早要被曹操和袁紹困死在司隸州內。”

“董卓大惡之人,滅亡乃是天意,死不足惜,但是將軍如此忠義,如果執迷不悟,不但要與董卓一起滅亡,還要留下千古罵名,遭天下人唾棄!”

趙成說到這裏,張頜也一起加入了勸說的行列。

“是啊,憑文遠將軍的文治武功,應當有所作為才是,這董卓實非明主,將軍三思啊!”

“我家侯爺仁德聖明,深得百姓愛戴,而且對將軍非常敬佩,張將軍應該棄暗投明,不要再為虎作倀了!”

張遼聽完勸說,眉頭一皺,喝了口酒,然後說道。

“張遼雖愚笨,卻還分得清善惡,董卓的確作惡多端,有取天下之心,卻無治天下之能。”

“我之所以委身在董卓帳下,是因為董卓對我有知遇之恩,而且溫侯對我也不薄,張遼實在不能做出臨陣倒戈的不義之事!”

張遼說完,趙成就明白現在已經是勝券在握,隻要打破這最後一道防線,就能說服張遼了。

“將軍隨董卓南征北戰,早已報了知遇之恩,而且對董卓這樣的人,何必多言忠義之事?”

“將軍前來赴宴,已經是救了呂布一命,隻要我把呂布放回去,將軍對董卓和呂布就再無虧欠了。”

“我趙成並無一統天下的虎狼之心,隻求能解漢室危機,保冀州一方安寧,為此趙成希望將軍能屈身輔佐!一同護衛天下太平!”

趙成對準了張遼的這最後防線發起了攻擊。

“將軍雄才大略,一定能達成所願,不過董卓和袁紹已經覬覦天下已久,勢必要占領洛陽,以掌控朝政,想要解漢室危機,恐怕不易啊!”

張遼雖然扯開了話題,但是似乎已經被說服了。

“哈哈!董卓和袁紹不過是庸俗之人,妄想得王位便可得天下,卻不知道天下百姓,如今早已對皇權失去敬畏。真要想得天下,應該先取民心,民心既得,取天下就輕而易舉了。”

趙成笑著評價董卓和袁紹的打算,又提出了民大於君的看法。

“將軍所言甚是,想當初張角正是利用民心所向,才大舉興兵叛亂,最終導致漢室危機,如此看來,民心才是立國之本啊!”

劉備也同意趙成的觀點,雖然這個觀點是那麼的正確,但是在封建社會真正能理解的人,並不多。

“張將軍如果能夠加入我們,退去城外大軍,我趙成就有辦法奪回洛陽,一舉消滅董卓和袁紹!”

趙成笑了笑,又說道:“到時百官輔佐新帝,施行新政,重拾民心,天下便能重回太平盛世。如此一來,我們今日所為,定能為後世傳頌!”

趙成說到興奮的地方,拿起酒杯就喝了一大口酒,然後高興地笑了起來。

這也是趙成來到三國之後,製定出的最宏偉的一個計劃。

聽完趙成的話,張遼又想了一會兒。

不管張遼到底想到了什麼,他都從桌邊走了下來,朝著趙成跪了下去。

“張遼佩服將軍的仁德和宏願,願意追隨將軍,效犬馬之勞!”

這話一出,趙成更是高興,趕忙過來扶張遼。

不過就在他準備伸手的時候,張遼的手卻朝著腰裏的劍摸去,之聽“叮”一聲響。

張遼還沒拔出劍來,就被張頜的劍架在了脖子上。

趙成則泰然自若地走回了自己的桌子,坐了下去。

“我知道將軍是重情重義之人,不可能因為我趙成這一席話就甘心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