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了心結,趙成自然是感覺輕鬆了不少,沒想到困擾他好幾天的問題被張寧幾句話就解決了。
趙成不得不佩服起張寧來。
“你這樣一說,我就想通了另一個事情。”趙成說道。
“什麼事?”
“你們起義的事!”趙成把兩件事連了起來。
“黃巾兵多為百姓,深受朝廷壓榨,為了新的生活而奮起反抗。而你們也需要百姓有了心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傳播教義,所以成了領導起義的人。”
“黃巾之亂雖然使得許多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但是責任卻是朝廷和封建製度,絕不是你父親和你叔伯。”趙成從心裏為會長平反了。
“可惜曆史都是成王敗寇,隻怕父親他們永遠都要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了!”說起自己的父親,張寧悲從中來。
“你放心!公道在百姓心裏,而不在那幾頁曆史中。你要是能傳播太平道,張角前輩的宏願就一定能實現!”趙成安慰道。
“我一直都隻是聽伯父說道,從來沒有親自傳過,都不知道該怎麼做!”張寧無奈地說。
“我有辦法!”趙成說。
“什麼辦法?”張寧問。
“你先把太平教義寫成書,現在巨鹿的學校已經建成,你就負責把太平教義傳授給讀書的人!”
“辦法是好,可是教義如此深奧,三言兩語說不明白,寫太多又難抄成書。”
“這個你放心,我有印書的辦法!”從現代來的趙成,自然知道活字印刷的方法。
“你隻安心寫著,我負責其他的事,能不能天下太平,就看你啦!”趙成說完,高興地離開了張寧的房間。
他去找來了許多的紙,叫了子衿,子佩,任月,淩秋所有人。開始編寫教科書。
趙成準備把初中的所有科學知識都寫成教材,作為學校的課本。
而編寫教材的時候,那些知識就先被子衿子佩他們學會了,以後直接做老師。
想起有了學校以後就再不缺乏人才,趙成更是興奮。
不過這事不是一兩天能做完的,趙成安排的休息隻有三天,第四天他召集了所有軍事官員,開始討論徐州的事。
就像之前他所猶豫的那樣,不發兵,就失信於劉備,而且袁術可能會吞了徐州;但是發兵就是自己先開的戰,對手不是袁紹,有些師出無名。
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之後,官員們都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將軍!”張遼最先說話。
“張遼將軍請講!”趙成說道。
“末將以為應該出兵!雖然袁術未曾侵犯冀州,但是他進攻徐州已是背德之行,我們發兵並不算是師出無名!”
“近日洛陽傳來戰報,董卓已經敗走西涼,不出半月,並州,雍州定然由曹操和袁紹把控。徐州若是再被袁術所得,那中原之地將盡屬袁,曹二姓。”
“如今我們未與袁術交惡,卻已與劉備交好,與其獨自防禦河南和關西,倒不如與劉備一起奪了青州,同袁紹和曹操相抗衡,以免勢單力薄!”
張遼的想法不錯,因為郭嘉和夏侯兄弟的介入,洛陽已經由曹操和袁紹控製,董卓逃回西涼去了。
這樣一來,並州和雍州已經由袁紹和曹操控製,加上司隸州和兗州,他們現在是版圖最大的勢力,對冀州的威脅非常大。
如果他們回兵幫袁術打徐州,那趙成就會成為他們最後的敵人,遲早要有決戰。
“將軍!”趙成還沒評價張遼的建議,張頜就開了口。
“如今我們兵力太少,出兵救援徐州恐怕不妥,袁紹和曹操既得並州,那魏郡,壺關至石邑均要駐兵,以防敵人偷襲。”
“而且如今幽州州牧雖是劉虞,兵權卻在公孫瓚和公孫度手中,一旦冀州兵力空虛,難保他們不會舉兵南下。幽州是邊戍,曆來擁有重兵,不得不防啊!”
張頜擔心幽州也是理所當然的,袁術都可以不聲不響的進攻徐州,那公孫瓚和公孫度也可以不打招呼就來攻冀州。
公孫度兵力在遼西,倒也不怕,公孫瓚的兵力在北平,與冀州近在咫尺,隻要發動突襲,確實難以防禦。
“將軍,在下有一萬全之策!”正在大家覺得張頜和張遼都有道理的時候,沮授站了出來。
“先生快說!”趙成當然迫不及待了。
“要救徐州,無須發兵至彭城,如今華城已有駐軍,我們隻要再派三萬人馬,渡河奪取濟北,效仿圍魏救趙之策,徐州之危自解!”
“奪取濟北就可防禦兗州和青州,此舉雖攻亦守,袁術若知濟北失守,定然揮兵北上,兵少不可救,兵多則徐州必定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