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習五禽脫胎換骨(1 / 2)

“師父,你說的五禽指的是哪五禽?”趙成剛才沒看出華佗的動作究竟代表著什麼動物。對於一個宅男而言,要看出來是哪五禽確實有難度。

“為師的五禽戲,源自先秦養生之術,此術以仿效禽獸之舉動為本,加以變動修正,利於人體模仿。其中五禽指的是虎、鹿、熊、猿、鶴,剛才為師所練的是熊戲。”

聽了華佗這麼一說,趙成再回想華佗剛才的動作,的確覺得華佗剛才學的很像熊,笨重而渾厚,力大無比。

“這五禽戲明明是武術,為何要叫‘戲’?”趙成接著問道。

“嗬嗬,你有個師兄名為吳普,他也如此問過為師。”華佗笑著說道:“這原因有三,其一:五禽戲乃演五禽之神態,所以稱之為戲;其二:五禽戲非搏擊之術,而是養生健體之術,要求練功者放鬆身心,猶如遊戲一般,所以稱之為戲;其三:戲乃百姓喜聞樂見之物,便於此術傳播。”

華佗說的這三個理由,確實每個都很有道理。

“為師不求聞達於諸侯,隻求救蒼生於水火,若是能將五禽戲流傳後世,也不枉我費了這番苦心。”

“師父真是至仁至善!徒兒佩服!”趙成是學心理學的,雖然隻學了些皮毛,但是還是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極端的追求。這個追求就是能夠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讓別人認可自己。

就像一部電影的對白一樣:“做人就要做得書上寫他,戲裏演他!”

華佗的追求是能讓百姓們都身體健康,能讓他的五禽戲發揚光大,趙成知道華佗的願望是實現了的,而之所以能實現,是因為華佗現在不懈地追求。

這讓趙成的心有了不小的觸動,他開始在想自己的追求是什麼。從他穿越到三國以來,他就保持著偏安一隅的思想,隻要能好好守著冀州,天天能抱老婆睡覺就滿足了。

“這不應該是一個追求!”趙成狠狠地告訴自己:“我應該有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追求!”

不過一個有意義的追求,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來的,趙成還沒來得及多想,華佗的話就把他打斷了。

“我即便用盡此生來為他人治病,也不可使天下百姓安康,真能救天下蒼生的,應該是你這樣的英雄少年!”華佗意味深長地說道。

“從到冀州以來,無人不說巨鹿之好,無人不言徒兒之仁,如今天下戰亂,百姓生靈塗炭,隻有你等德才兼備之人,才能救萬民於水火!”

“為師每次為你把脈,都能覺出你心內焦急,我知你心係巨鹿,心係家人,正是如此,你苦學吐納之術,短短三月就可禦氣。”原來華佗把趙成的心事,早就看在了眼裏,想不到這華佗也是個心理學的高手。

“自你可下床走動之後,每日散步總憑望於西北,為師知你如今已是歸心似箭,所以決意傳你五禽戲,至於日後如何驅使此術,徒兒好自為之吧!”

“謝師父!徒兒謹遵師父教誨!”趙成朝著華佗跪了下去。

這是趙成穿越到三國以來,第一次以五體投地的誠意去向人行禮。

“起來吧!”華佗扶起了趙成。開始教他五禽戲。

“五禽戲分演五禽,熊戲穩重,可練體力;鶴戲輕柔,可練身法;虎戲剛猛,可練強勁;鹿戲強韌,可練筋骨;猿戲迅捷,可練肢體。練習五禽戲時,加以吐納配合,可增強自身氣力。”

“每種戲都有三勢,每勢六步,共十八步。”

華佗說完之後,就在趙成身邊練了起來。

“這是熊戲!熊戲注意步伐,必須步步為營,徐徐而動。熊戲第一勢為穩步勢……”華佗一邊說一邊練,趙成也趕緊跟著學。

一個上午下來,也就學會了熊戲的十八步。

一連幾天,每天早上華佗都早早起來在空地上等著趙成,學完了一種戲,兩人就一起練。等華佗看趙成學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再教下一種戲。

五天下來,趙成終於把五禽戲的所有動作都學會了。

不過這時候趙成發現自己練的五禽戲好像和華佗練的差別很大。

華佗練熊戲的時候都是風生水起的程度,而趙成練起來就像是在做廣播體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雖然他也都用吐納之術來配合,但是一點都感覺不到有力量溢出來。

實在想不通的趙成,隻能去問華佗。

“師父,為何我練五禽戲時,沒有氣力溢出之感?”

“哈哈!”聽了趙成的問題,華佗大笑了起來。“你認為我練熊戲時,猛拍大樹之力是體內溢出之力嗎?”

“難道不是嗎?”趙成鬱悶了。

“我年過半百,行將就木之人,哪有如此氣力,可撼動大樹?”華佗笑著說。

“那……撼動大樹之力從何而來?”趙成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