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手快 她所以贏

攝影作品是有語言和故事在裏麵的,這大概是除了“漂亮”、“精致”之外,更能吸引張晶娜浸淫於時尚攝影的一點,也是她更希望自己被認為是藝術工作者的理由。她出生於北京一個傳統體育家庭,8歲那年移居新加坡,14歲時,隻經過短短9個月訓練,便成功加入新加坡國家射擊隊並打破全國紀錄。16歲,張晶娜拿起相機成為攝影師,17歲就成為Master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最年輕的得獎者。從08年開始,她在美國、新加坡舉行個人作品展。這位年僅23歲姑娘的作品,清冷浪漫的情愫之外有種深層而凝固的美,給觀者強烈的視覺印象和記憶。射擊和攝影有共通之處嗎?當然——需要的都是快手,才能沉著專注去捕捉那些瞬間的美。

時裝科學家是這樣的

我們大概已經忘了Anna Dello Russo的老本行是什麼,因為總是在各大時裝周上見到這張熟悉的“街拍臉”。這個女人發瘋般地沉迷於奇裝異服,膽識過人,光天化日之下穿著高級定製滿大街溜達。當然,今年她為H&M設計的配飾係列和她本人一樣浮誇又搶眼,一股渾然從骨子裏透出的奢華氣息。

這位將時裝視為生命的人,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收集各種服飾,對任何時裝和配飾都不會重複使用。因為衣服太多,容不下另一個人,她根本沒考慮要跟男友同居,反倒是一門心思為收藏了20多年的衣服(白襯衫之類的被評價為平淡無奇)和幾千雙鞋,特意在自己家隔壁買了一套公寓作為衣帽間,溫度常年保持在15攝氏度。裏麵除了有數量驚人的時裝和配飾外,還有大量關於時裝知識的書籍:“我是個時裝科學家,喜歡井然有序、科學化的工作方式。”——對了,她是雜誌的時裝總監,編輯文字、圖像,自己的身材、品位、搭配,以及所有與時尚沾邊兒的東西,那可是她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信仰”。

永遠不要低估挫折的正能量

今年,獲得傳說中“再不得獎就死了”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科學家有兩位,英國科學家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與前者比起來,50歲的山中伸彌看起來非常年輕,經曆卻一點也不淺薄。

早在中學時期,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整形外科醫生,因為柔道訓練給他帶來了10次以上腳趾或鼻子等處骨折的經曆。成為醫生後麵臨的殘酷的現實卻是:很多患者無法被治愈並且他不擅長臨床手術——第一個手術是切皮脂腺囊腫(類似於特別嚴重的青春痘),本來隻需要10分鍾,他卻做了兩小時。這讓他不得不放棄去做基礎研究。從美國留學回國,條件限製讓他沒有討論對象,隻能跟老鼠打交道。終於熬到了37歲前往奈良大學就職,後來獲得科學機構的研究經費,在06年使用老鼠的皮膚細胞成功製作人工多功能幹細胞(iPS)。山中伸彌的項目技術對治療多種心血管絕症提供了巨大助力,他的故事也再一次論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