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而又氣派的唐莊,自打敬軒借莊院落成之際,為成全母親和曲伯牙多年的夙願,熱鬧了一番後,就一直處在祥和低調中。大氣智慧的古麗雅,就連薛舉派人來‘請’,都顯得那麼的安閑自然。
敬軒的婚禮雖然辦的有些倉促,也沒打算張揚,但消息卻像勁風中的雪花兒似的,不翼而飛。
敦煌太守王守義,是頭天下午就專程來訪,敬軒知道他現在是薛舉的人,負責薛軍的糧草供給。麵子上應酬了一下,也沒顯出太大熱情。
及時送走了人,敬軒還麵顯輕蔑不屑的樣子。為此,曲伯牙給他講了個有趣的故事。
說是一陣大風將棵腰粗的榆樹連根拔起,連滾帶爬的來到了坡下的湖水邊,方才勉強駐足。望著安閑搖曳,嬉笑依然的蘆葦,大樹百思不得其解:為啥我這麼強大,他那麼弱小,同樣的風中,他能活得自在,而自己卻落了個根斷枝折,命喪湖邊的下場?
於是,便忍不住向蘆葦問道:“你那麼芊弱,風咋就沒能奈何得了你呢?”
蘆葦答道:“你自侍強大與風抗爭,所以被摧毀,而我們隻要遇到勁風,就首先彎下了腰,所以,我們就不會有事。”
當然,這個故事對於那些試圖擁有不凡人生,創造不朽業績的人來說,這種處事策略未免太過猥瑣、窩囊了。但設身處地的分析,人生來不是找死的,起碼應該首先學會保護自己。這便是,能忍則安的道理。
敬軒雖然不能苟同這種觀念,不願像牆頭上的草那樣活著,但在現實麵前,他也不得不承認,王守義的做法是正確的,最起碼,他沒有因為自己的主張和立場,而讓百姓跟著遭殃。
相反,自己的固執堅持又得到了什麼?李淵照樣稱帝,群雄依然塗炭四方,倒落了個與心愛的姑娘陰陽兩隔。
但敬軒卻不後悔,他依然認為,敦倫盡份才是國民的本份。他可以不去幫助世民推翻舊國建立新國,但卻願意盡到一個國民的義務,不為李家,隻為天下。
附近的村民,但凡能到的,幾乎都到了,王守義帶著師爺蔣欣,備了份厚禮,在眾衙役的護衛下,也風風光光的前來賀喜。
王守義所以如此殷勤,除了仰慕敬軒的武功人品外,很大程度上,還是考慮到敬軒眼下微妙的身份。這邊雖說和李家鬧了不快,但不論死活,畢竟把人家的姑娘給娶回了家,打斷的骨頭連著筋,兩家和好是遲早的事。
那邊的薛舉又對敬軒喜愛有加,每每稍話讓自己盯著並關照於他。不論將來薛李兩家誰能最終成事,敬軒都是座上賓,因此,巴結維護好和敬軒的關係,一點都不吃虧。
盡管王守義是現場的最高長官,但敬軒還是選擇讓村長來主持自己的婚禮,他不想炫耀,隻求心裏踏實。
當敬軒身著紫色長衫,披紅掛彩的出現在眾人麵前時,寬敞的院內,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歡呼喝彩聲。緊接著,喜慶的鼓樂響起,三位新人便在幾個姑娘媳婦的簇擁下,羞羞娜娜的步入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