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地下秘密(1 / 2)

1

在西域邊陲長大的李暉,對於坎兒井的原理及其結構是了如指掌。

在天山學藝時,每逢夏日天氣炎熱,小夥伴們都會偷偷跑去鑽進清涼的坎兒井下乘涼,為此,可沒少受師父老人家的責罰。

由於地麵和井下溫差很大,在井下待久會傷著身體。但孩子家隻圖痛快,老頑童師父沒轍,也隻能罰他們在太陽底下蹲馬步。

因此,見到坎兒井,李暉便不由想起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的情景,還有師兄弟們讓思璿捉弄戲耍的樣子。

這地下水和地麵的小溪河流相似,都有水係脈源,隻要堵死源頭,整個水係便斷流無水。

李暉在和玉瑩轉悠時,就確定了通向城內水係的脈源,因此,徑直來到一處馬鞍狀的緩坡,指揮大家自東向西開挖一條寬半尺,長約二十幾仗的深溝。

原來,坎兒井的奧妙,在於天山南坡特有的地下土層結構。

凡水係位置,都處在地表隻有半尺多厚的沙土層,下麵卻是約十尺厚的青沙卵石混合物,地下水就是順沙石的縫隙流向低處。

因此,隻要挖斷這層沙石帶,填埋水不易滲透的黃土,這條水係便會改變流向。

見李暉胸有成竹,指揮若定的樣子,韓威湊近訕笑道:“李將軍不虧在西域長大,對這裏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難怪你每克必勝,功勞顯著。”

李暉‘嘻嘻’一笑,顯出滿不在乎的樣子道:“啥功勞不功勞的,隻要少死人,又能完成朝廷指令就行,我才不在乎那功勞。”

韓威長籲口氣,似有感歎道:“真是人比人活不成呀,想我當年金榜高中,本該留在京城任職,怎想被官宦子弟頂了缺,隻好下放伊州當差,苦熬十載才混了個刺史之職,真是不易呀。”

李暉孩子般笑道:“所以,您就想借此次出兵之際,立功揚名往上爬?”

話雖說的率直無掩,但出自坦蕩無邪的李暉之口,讓韓威倒覺像親兄弟聊天。於是,坦然點頭,好不掩飾。

李暉衝他詭秘一笑,指著成排的坎兒井口道:“您隻要讓人守好這些井口,就有立功機會。”

韓威狐疑的掃視了眼隱隱可見的土包,又目光複雜的瞅了李暉一眼,欲言又止。

暫時不攻城,杜爾在東西城門各派兩千弓箭手,其餘人馬分成兩隊東西紮營,放馬掛刀,擺出打持久戰的架勢。

隨之,城牆上的人頭也漸漸稀落了下來,荒原中的小綠洲,暫時顯示出不太和諧的寧靜。

2

撥換王和龜茲王原本是表親,平時又得到龜茲王的資助護佑,盡管龜茲王是棄城逃亡,所帶的幾千兵馬,也能抵上撥換城的全部。因此,在這裏,還是龜茲王說了算。

龜茲王接管了城防軍政,撥換王隻是負責後勤供給,大敵當前,兩家倒也顯出少有的和諧。

然而,坎兒井中先是流出混黃的泥水,繼而便幹枯的若有若無,這可讓兩個國王和全城軍民都感到極度的恐慌,軍民為了爭水,還大打出手。

後來,龜茲王索性派兵把守水源,隻供給軍隊,這便將撥換王推到了火堆上,城中民眾,吵吵鬧鬧,幾乎要將王宮掀翻。

為了將有限的水源充分利用,撥換王讓人在出水口附近挖坑蓄水,用以緩解缺水矛盾。

然而,眼見得水流一天天減少,城內軍民無不在缺水的恐慌中度日。

猶豫再三,撥換王還是心虛膽怯的說出了開城投降的想法,但卻被龜茲王斷然拒絕,還差點翻了臉。而民眾的激憤不滿,又讓撥換王整日像在烘熱的饢坑中煎熬。

見龜茲王為水一事,整日憂心忡忡,宰相那利進言道:“為今之計,隻有請求突厥人前來解圍,否則,日久必被困死城內。”

龜茲王長歎口氣,幾近哭腔道:“誰不想請突厥人援助?問題是咋出城門?”

正嚷嚷著,就見撥換王垂頭喪氣的湊近,聲若哀求道:“把飲馬的水再分給城民一些吧?他們把沒成熟的瓜果都吃光了。”

龜茲王目光冰冷的瞅了他一眼,沉聲道:“可有辦法送人出城?”

撥換王剛嚷了句:“城門都給堵死了!”繼而,像是猛然想起什麼似的,失聲嚷道:“坎兒井!”

見龜茲王和丞相都瞪大了眼睛,撥換王目光狡黠道:“當年開挖坎兒井引水進城時,水道是能爬著過人的,現在水幹了,應該......”

不等把話說完,丞相就一把拽住撥換王的胳膊急切道:“找個可靠的向導,今晚送我出城!”

3

幾天過去了,城裏城外都沒一點動靜,見韓威派去守候坎兒井的人也沒啥消息,李暉就有些沉不住氣了。一是擔心城內另有水源;二是擔心有人出城報信。